9月29日,国务院宣布1.6升及以下汽车购置税减半的“救市举措”让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汽车企业兴奋不已,尤其对于备受煎熬的汽车经销商来说,更 是打了一剂强心针,不少经销商在政策出台后不到一小时便公布了更大的优惠措施和力度,希望吸引消费者进店购车。各大车企也纷纷为总理的“及时雨”点赞。
那么,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此次政府出手救市到底是一剂春药,毒药,还是麻药?
首先,中国的汽车工业确实到了“不得不救”的“危险”时刻。
对政府来说,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寻找经济增长点,汽车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汽车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它的增长能加大对整体经济恢复的信心。
对汽车行业来说,根据中汽协最新发布的数据,自5月起,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4个月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今年1-8月,汽车生产完成 1518.24万辆,同比下降0.24%;汽车销售完成1501.72万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中汽协也因此给出了今年汽车销量可能会出现负增长的最新 预期。汽车经销商感受的压力可谓最明显,各地纷纷传出经销商跑路的案例便是最好的证明。
在这种是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有需求的情况下,政府出手救市就是必然的事件了。对于已经非常疲软的汽车行业来说,也无疑是一剂非常及时的春药。
2009年出台政府救市带来的效果是最好的证据,当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6.15%,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近7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70%。可以说,国家出台救市政策是一剂威力凶猛的春药。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置税减半意味着消费者购车时最少可以节约至少两千元的购车成本,以售价10万元的车价为例,仅购置税的减半,消费者就能享受到约4500元左右的实惠,如果购买价格高的车型,优惠更大,这就会让很多消费者将购车计划提前,从而促进新车销售。
但春药虽好,因此带来的后遗症也不少。
从生理角度来说,吃多了猛药后必然阶段性不举,春药越猛,下一波所需的剂量也就越大,甚至可能会车市产生“政策依赖症”。
从汽车行业健康展角度来说,带来的问题更多。
目前中国的交通拥堵、雾霾已经非常严重,于是以北京为首的很多城市都出台了限购限行等政策。但为了刺激经济、“拯救”汽车产业,政府又不得出台救市措施增加汽车保有量,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局面,一方面鼓励消费者购车,一方面又限购限行。
实际上,这种矛盾的局面很难不说是2009年政策救市的恶果,在交通、环保等相关养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的情况下,中国的车市保有量突然剧增,地 方政府无力应对,唯有限字当头。对于汽车企业来说,2009年短暂的辉煌也让他们错误判断了车市走向,很多车企盲目扩张产能,盲目增加渠道,导致今天车企 产能大量放空、经销商跑路频现。
所以,救市对于汽车的未来而言,更多的是一剂毒药。
第一,短暂的增长实际是透支未来的增长,扰乱汽车行业正常增长的秩序;
第二,无序的增长会干扰汽车企业对市场的走势判断,打乱汽车企业的战略规划;
第三、突然到来的增长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雾霾,为未来更多城市采取限购限行政策埋下伏笔,影响汽车行业的健康增长。
第四,这次的救市对自主品牌而言可能是坏事而不是好事,因为这次的救市政策是普惠型政策,几乎所有车企都能够受益,以上海通用雪佛兰为例,政策惠及除科帕奇之外的全部在售车型,再如上海大众的朗逸、桑坦纳、POLO家族的数十 款车型均享受购置税减半政策。这样就会导致自主品牌的性价比进一步降低,生存更加艰难。同时,也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局面,那些原本应该被 市场淘汰的车企借这个机会可能又复苏了,进而对那些原本处于健康上升通道的车企形成打击,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优胜劣汰的步伐又要延缓。
当然,我们更希望这是为中国汽车工业整个体系改革手术赢得时间的麻药。中国汽车工业在快速发展中已经涌现出了太多的问题,要解决问题,需要顶层智慧和决心,但更需要时间,需要麻药,避免改革带来的巨大的伤痛。(来源:新浪汽车作者:江南小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