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特色专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20:0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A>www.scujb.com
                <div id="sina_keyword_ad_area2" class="articalContent  ">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2" WIDTH="90%"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5%"></TD>
<td WIDTH="95%"><font COLOR="#FF0000">0绿色化学</FONT></TD>
</TR>
<tr>
<td>&nbsp;<wbr></TD>
<td>研究方向:<br />
01、生物质转化化学<br />
指导教师:朱清时、胡常伟、江波<br />
02、绿色合成化学<br />
指导教师:冯小明、陈华、余孝其、胡常伟、游劲松<br />
03、环境友好材料化学<br />
指导教师:王玉忠、陈耀强<br />
04、绿色化学品与绿色过程化学<br />
指导教师:胡常伟、陈耀强<br />
考试科目:①101英语②2016高等化学③3079催化作用原理或3070不对称合成或3080均相催化或3078高分子物理或3071生物有机化学</TD>
</TR>
<tr>
<td WIDTH="5%"></TD>
<td WIDTH="95%"><font COLOR="#FF0000">0化学生物学</FONT></TD>
</TR>
<tr>
<td>&nbsp;<wbr></TD>
<td>研究方向:<br />
01、超分子化学<br />
指导教师:余孝其、袁立华<br />
02、生物信息学<br />
指导教师:李梦龙、薛英或、杨胜勇<br />
03、生物材料化学<br />
指导教师:游劲松<br />
04、天然产物化学<br />
指导教师:侯太平<br />
05、生物高分子<br />
指导教师:江波<br />
考试科目:①101英语②2016高等化学③3081生物信息学或3071生物有机化学3082计算机基础或3083天然高分子化学3074有机合成</TD>
</TR>
<tr>
<td WIDTH="5%"></TD>
<td WIDTH="95%">0生物医学物理</TD>
</TR>
<tr>
<td>&nbsp;<wbr></TD>
<td>研究方向:<br />
01、生物医学光子学<br />
指导教师:侯氢<br />
02、辐射医学物理<br />
指导教师:邝小渝<br />
03、生物分子结构功能<br />
指导教师:杜惊雷<br />
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13现代光学③3057光子学或3059分子结构理论或3053量子力学或3060生物化学</TD>
</TR>
<tr>
<td WIDTH="5%"></TD>
<td WIDTH="95%">0信息安全</TD>
</TR>
<tr>
<td>&nbsp;<wbr></TD>
<td>研究方向:<br />
01、信息安全<br />
指导教师:何德全、沈昌祥、周仲义<br />
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11现代数学基础③3048计算机网络</TD>
</TR>
<tr>
<td WIDTH="5%"></TD>
<td WIDTH="95%">0不确定性处理的数学</TD>
</TR>
<tr>
<td>&nbsp;<wbr></TD>
<td>研究方向:<br />
01、不确定性处理<br />
指导教师:罗懋康、寇辉<br />
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②2011现代数学基础③3047拓扑与概率</TD>
</TR>
<tr>
<td WIDTH="5%"></TD>
<td WIDTH="95%">0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TD>
</TR>
<tr>
<td>&nbsp;<wbr></TD>
<td>研究方向:<br />
01、文化遗产开发与管理研究<br />
指导教师:王挺之、杨振之<br />
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或1002日语或1003俄语或1004德语或1005法语②2008中外文化史③3036旅游策划与规划</TD>
</TR>
<tr>
<td WIDTH="5%"></TD>
<td WIDTH="95%">0广播影视文艺学</TD>
</TR>
<tr>
<td>&nbsp;<wbr></TD>
<td>研究方向:<br />
01、广播电视文艺与文化<br />
指导教师:欧阳宏生、蔡尚伟<br />
02、影视文艺美学<br />
指导教师:阎嘉<br />
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或1002日语或1003俄语或1004德语或1005法语②2003中国文学典籍③3024广播影视文艺学</TD>
</TR>
<tr>
<td WIDTH="5%"></TD>
<td WIDTH="95%">0文化批评</TD>
</TR>
<tr>
<td>&nbsp;<wbr></TD>
<td>研究方向:<br />
01、文化研究<br />
指导教师:王晓路<br />
02、文化产业研究<br />
指导教师:蒋晓丽<br />
03、美学与文化设计<br />
指导教师:吴兴明<br />
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或1002日语或1003俄语或1004德语或1005法语②2003中国文学典籍③3021文化批评</TD>
</TR>
<tr>
<td WIDTH="5%"></TD>
<td WIDTH="95%">0文艺与传媒</TD>
</TR>
<tr>
<td>&nbsp;<wbr></TD>
<td>研究方向:<br />
01、文化与传媒<br />
指导教师:欧阳宏生、蔡尚伟<br />
02、文艺与传媒<br />
指导教师:蒋晓丽、尹韵公、冯宪光、曹顺庆、吴兴明<br />
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或1002日语或1003俄语或1004德语或1005法语②2003中国文学典籍③3020现代传媒文化</TD>
</TR>
<tr>
<td WIDTH="5%"></TD>
<td WIDTH="95%">0宏观经济学</TD>
</TR>
<tr>
<td>&nbsp;<wbr></TD>
<td>研究方向:<br />
01、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br />
指导教师:邓翔<br />
02、宏观经济分析<br />
指导教师:张红伟<br />
03、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br />
指导教师:杨明洪<br />
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或1002日语或1003俄语或1004德语或1005法语②2001《资本论》与市场经济理论③3009宏观经济学<br />

备注:同等学力加试:《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TD>
</TR>
<tr>
<td WIDTH="5%"></TD>
<td WIDTH="95%">0法经济学</TD>
</TR>
<tr>
<td>&nbsp;<wbr></TD>
<td>研究方向:<br />
01、法经济学理论与实际<br />
指导教师:李天德<br />
02、民商制度研究<br />
指导教师:杨遂全<br />
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或1002日语或1003俄语或1004德语或1005法语②2001《资本论》与市场经济理论③3008法经济学<br />

备注:同等学力加试:《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TD>
</TR>
<tr>
<td WIDTH="5%"></TD>
<td WIDTH="95%">0组织经济学</TD>
</TR>
<tr>
<td>&nbsp;<wbr></TD>
<td>研究方向:<br />
01、组织经济学理论与应用<br />
指导教师:朱方明<br />
02、企业组织研究张衔<br />
指导教师:张衔<br />
03、产业组织研究<br />
04、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研究<br />
指导教师:蒋永穆<br />
考试科目:①1001英语或1002日语或1003俄语或1004德语或1005法语②2001《资本论》与市场经济理论③3007组织经济学<br />

备注:同等学力加试:《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TD>
</TR>
</TBODY>
</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body>
<tr>
<td><span>学校介绍</SPAN></TD>
</TR>
</TBODY>
</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BORDER="0">
<tbody>
<tr>
<td>&nbsp;<wbr></TD>
</TR>
</TBODY>
</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to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top">
四川大学是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两次“强强合并”组建而成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原成都科技大学由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建立的成都工学院发展而来;原华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的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四川大学现任校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br />

<br />
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市区。学校设望江、华西和江安校区,占地面积705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00余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br />

<br />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张澜、吴玉章曾任校长,朱德、杨尚昆、郭沫若、巴金、童第周、周太玄、刘承钊、冯友兰、朱光潜、李劼人、魏时珍、、王右木、江竹筠、柯召、张铨等,曾在此求学或传道授业。两院院士中50人为川大校友。<br />

<br />
四川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校设30个学科型学院以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和锦城、锦江两个独立学院。学科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等11个门类,有37个国家重点学科,66个部省级重点学科,2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3个博士点,330个硕士点,8个专业学位点,121个本科专业,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br />

<br />
学校围绕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新理念,探索建立了“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运行新机制,进一步提出了造就“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形成了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为重点,其他办学形式为补充”的办学新格局。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8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1035人。此外,学校还设有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培养成人和网络高等教育学生。<br />

<br />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特聘院士24人,杰出教授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学科评议组成员17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3人和讲座教授5人,教授(级)1176人,副教授(级)2192人。<br />

<br />
四川大学是国家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网上合作中心1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5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8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3个,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临床研究基地3个,医疗技术精湛的附属医院4所。学校在文学、史学、宗教学、数学、材料、能源、化工、轻纺、生物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方面都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06年,全校科研总经费达到7.5亿元,其中理工医科研经费超过7亿元,社科经费4587万元;学校是全国高校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全国10个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大学之一,学校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br />

<br />
四川大学与42个国家与地区的150余所海外知名大学、教育机构和基金会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相继联合组建了“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九寨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中德能源研究中心”、“中国西部反贫困国际合作中心”等国际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学校是我国与美国加州大学“10+10”联盟的10所高校之一,与美国华盛顿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实现了“2+2”,“3+1”、“2+1+1”等方式的联合办学,学校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br />

<br />
四川大学图书馆藏书550万余册;校人文博物馆是国内高校仅有的综合性博物馆,珍藏文物4万余件;自然博物馆收藏动、植物标本60万余件(份);建有历史文化长廊和校史展览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还建有校园网、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档案馆、国家外语考试与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等,并主办了42种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学术刊物。<br />

<br />
目前,四川大学正抓住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历史性机遇,按照“科学发展,重点跨越,造就英才,引领社会”的指导方针,通过构建研究型大学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实施“科技跨越行动计划”、“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人才强校计划”、“523”实验室工程建设等,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国一流的研究型综合大学。</TD>
</TR>
</TBODY>
</TABLE>
</TD>
</TR>
</TBODY>
</TABLE>                                                       
                </div>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5-17 05:00 , Processed in 0.16366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