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安全不可忽视的几个要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01:2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园是个人数众多十强        的大集体,可谓稍有闪全职        失即会发生意外事故,血浓于水        如2009年12月7印尼        湘乡市育才中学发生一[url=http://news.sina.com.cn/c/2008-08-06/100616071441.shtml]兼任        [/url乡市育才中学发生一起学生踩踏事件,共造成8名学生遇难,多名学生受伤人。2010年3月23日,发生特大凶杀事件的福建南平市实验小学校门口血迹斑斑,该事件已造成8死5伤。2011年11月17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11·16”特大交通事故事故遇难人数升至21人,事故初步认定为校车超载等5大原因所致。安全无小事,事故多产生于忽微,如果仅仅把眼光盯在超载、孩子打闹、坏人别有用心报复社会等等原因是不恰当的,最后均可追责至管理层面,工作不细致,安全投入不力,但于受害者家属而言,所有的追责都无法挽回失去亲人的伤痛。

  校园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家庭幸福,马虎不得,近几年发生要校园内外的安全事故已不用笔者在连篇累牍地叙述,一件一件血的教训应当唤醒民众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对校园安的重视,并极大程度地提高校园的安全级别。

  重视校园安全,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宣传、口头上支持,必须扎实地身体力行,拿出具体措施,拿出财力支持,而不是一味是等待出了事故头痛医痛、脚痛医脚式地治理校园安全。没有长远眼光,像此次甘肃校车特大事故发生后才在全国引起反响呼唤校车立法,这么多年我们的法制部门在做什么,教育部门又做了什么?

  反思是必然的,必须的,校园安全工作亟待加强。笔者认为安全工作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
  1、中小学实行错峰上下学,上下楼梯各行其道。大多数学校里班级较多,而且有的班级里学生人数拥挤达到70人甚至更多,下课铃响后,孩子的活泼天性使打闹玩笑成为行为习惯,大量的学生挤向较窄的楼梯,一失足成千古恨。何况,一条楼梯有人上有人下,形成两条峰的对冲,更加重了拥挤的现状。据此,笔者建言,中小学应实行高低年级分时下学,上楼梯与下楼梯分开设计使用,或者在平时教导学生养成上楼靠右下楼靠左行走的习惯。

  2、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定期对全校学生开展应急演练,如地震、防洪、防火等教育,而不致于在发生意外时慌乱无序,加重了次生伤害,通过上述演练,使学生熟悉逃生通道,学生自救、互救,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发生时的伤害。学校领导、教师在演练活动中率先垂范,以身做责,更不致于出现“5.12”地震中的范跑跑和新疆克拉玛依市火灾事故中的“让领导先走”的令人诧异的悲剧笑话。

  3、加强校园外部环境治理的力度。每到校园上、放学阶段,通往校园的路拥堵水泄不通,接送学生的车辆与趁此时段赚取学生零花钱的小商贩们车摊交织在一起,对穿梭在滚滚车流里的瞢懂中小学生,危陷无处不在构成中。建议学校与城管协作把校园周边环境予以治理,清理摊贩,清理占道车辆,还校园周边清洁整洁局面。

  4、实行治安联防联控。校园外人员报复伤害学生的案件发生后,社会呼唤治安的联防联控,即在学校门口及周围设警力或与值勤监控联网,可是事件过后又成了雷声大雨点小,有条件的学校装设了监控,可是没有条件的学校仍占多数,如何实现此问题?别让公众等的太久了!

  5、校车安全成为近段时间的热门话题。相信通过立法的修改完善,各地学校会得到财政与法律的支持购买安全性能上乘的校车,我国的校车会如同美国校车一样的享受“特权”,学生、家长可以称得上皆大欢喜,这下乘坐校车安全系数大幅度得到提高。那么,笔者担心的是校车覆盖不到的地方及学生,有多少学生上、放学乱穿斑马线、线绿灯、抢公交车,又有多少学生是自己骑自行车,学生安全不仅仅是维系在一部校车身上。

  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使之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每月或者每周增加一次安全教育课程,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必须知晓的,安全的第一步从遵章守纪开始。校园的安全唯有形成一种制度,用机制来保障它的良好运转,谨记“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教训,集思广益,把中小学校园的基础工作做到细中又细,安全重担永远不能松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1-17 21:43 , Processed in 0.5565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