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9:3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创造力,是人类特用友移动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用友移动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用友移动,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用友移动、智力、能力及优良的[url=http://blog.sina.com.cn/weikuwang]移动实名[/url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5~6岁的孩子总是精力充沛、精神饱满,总是忙得不可开交。这是因为随着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他们的左脑的逻辑性思维开始快速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增加。

  建议妈妈们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制止孩子的行为,要学会去发现并鼓励孩子行为中的闪光点,保护孩子珍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认知能力大大发展

  这一阶段的孩子认知能力大大提高,他们不仅知道马、狗、羊等是动物,还能分辨哪些动物是家养的,哪些动物是野生的。而且,这些小家伙们开始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了。他们不仅对物体的名称感兴趣,还对物体的功能感兴趣。

  另外,他们对各种物理现象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随着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这些小家伙们还能正确地解释很多物理现象。比如针为什么会沉入水底,因为是铁做的;火柴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是木头做的。

  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虽然这一阶段的孩子可以自己做很多事情了,但是他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动作慢、心不在焉的状态。因而很多妈妈也抱怨到:这孩子动作慢吞吞的,像蜗牛似的。

  其实,这是因为此阶段的孩子并没有强烈的时间观念,注意力还不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妈妈们可以经常鼓励宝宝,通过采取与孩子比赛、给孩子分配任务等方法,让孩子迅速顺利地完成任务。当孩子积极投入到一件事情上时,动作就会快很多,而且注意力很会很集中。

  对妈妈依然很依恋

  虽然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够很好地融入到集体中,但他们对妈妈的依恋仍然很强烈,很容易就会想妈妈了。对于这种情况,妈妈们绝不能因此与孩子寸步不离,以免妨碍孩子的正常成长。

  妈妈们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向孩子表达爱,让孩子能够随时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疼爱,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渐渐地摆脱对妈妈的依恋。

  给妈妈们的建议

  妈妈“黑脸”,爸爸“白脸”

  在大多数孩子的心中,爸爸的地位永远不能与妈妈相比,很多孩子都表示自己最喜欢的人是妈妈。这是因为大多数的爸爸在孩子面前总是扮演很严厉的角色,使得孩子与爸爸之间的关系变得很紧张。

  每位妈妈都会为孩子对自己的依恋而感到自豪,但聪明的妈妈还是会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喜欢上爸爸。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家庭的和睦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可以把大多数扮演“白脸”的机会让给爸爸,以增进孩子与爸爸之间的关系。

  妈妈们不必太在意自己扮演的“黑脸”会让孩子对你有看法,在生活中,你向孩子表达爱的机会有很多,比如在做饭的过程中、在为孩子整理衣服的时候、在送孩子上学的途中等等,都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浓浓爱意。

  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创造空间

    首先,妈妈们要尽量少唠叨,不要束缚孩子的行为,试着去读懂孩子的行为,避免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打击孩子们的创造积极性。

  让孩子用新的眼光来重新认识身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孩子一旦习惯于这种思维过程,当再次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时,他就会想到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为自己遇到的新挑战、新情景或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其次,要让孩子感觉到足够的创造自由,妈妈们要主动提供机会,让孩子去自由创造。比如当家里的手电筒坏了,妈妈可以请求孩子来研究一下为什么不能用了。即使孩子没有修好,也会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欣赏,这样的动手探索机会,会大大地推动孩子整体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小脑袋里总是藏满了问题,当他们皱着眉头,一脸急切地来问 “为什么”时,我们自然的反应就是尽力给他们答案。提供答案固然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量,但是如果孩子总在被动地接受这些彼此孤立的知识,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孩子只有在他们自己支配和主宰的环境中创造的火苗才能被激发出来,所以,我们要尽量提供给他们看、摸、尝试、学习,及自我表现和动手操作等多种机会。这会大大开启他以前没有尝试过的想法与念头,也是提升孩子创造力的一个关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9-14 05:02 , Processed in 0.1447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