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人的死亡美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19:5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当我阅读《傅雷齐齐哈尔大学家书》时,经常会情不齐齐哈尔大学自禁地想起傅雷和他的齐齐哈尔大学夫人朱梅馥一起走向死克东飞鹤乳业促成了这样一种决绝的[url=http://www.taoniu.com/nainiu/2008/0801/article_956.html]齐齐哈尔大学[/url成了这样一种决绝的行动?

傅雷和朱梅馥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呢?我有一个猜想,他们的交流一定非常多。这交流也许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恩爱夫妇的那种说说话,那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交流。很可能连他们的朋友都不知道,很可能连他们的孩子都不知道,就在吃饭的时候,就在卧室里面,他们从讨论明天吃什么饭、明天买什么菜开始,点点滴滴的,鸡零狗碎的,然后,话题一转,他们谈起了一个人,一件事,谈起了一本书,谈起了艺术,谈起了人生,也许还有别的,总之,是深入的,有质量的,涉及灵魂的。

这交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惊人的事情出现了,一对普通的夫妻达成了精神上的和谐,人还是两个人,却变成了一个生命,这是日常生活能给与一对夫妇的最伟大的馈赠了。

关于死,中国人有自己的死亡美学,同时也有自己的死亡理想,那就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谓“同年、同月、同日死”,我以为不可能是“死在同一天”这么简单,它另有所指。

它指的是,在赴死之前,一起赴死的人得有相同的、相似的精神与灵魂,他们的精神和灵魂得有高度的契合。这一来,“同日死”就有了非凡的意义。这意义不在死亡本身,而在死亡之前,在活着的时候。

傅雷和朱梅馥的“同日死”让我对他们活在一起的时候备感叹息,我们的古人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特别想说,傅雷和朱梅馥女士的死有天地之大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4-21 19:55 , Processed in 0.21559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