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楼蜃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05:2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得当时年纪还小家乐福,收罗了不少红楼梦的飞鹤奶粉价格版本。虽然无意成为什私密处该怎么清理么研究学者,卖弄一些服务器食谱、玩物等等拿出来[ur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9130555.html]飞鹤奶粉营养[/url谱、玩物等等拿出来忽悠人也是很好玩的。当年龄渐长,经历过的人与事多了起来,这种玩闹的心情渐渐消失了。《红楼》或许的确是这些那些学者们的饭票,更是让人心痛的阅读体验,终有一天,会感觉到其中的丰富和沉重。
  电视剧经过两个版本,到底孰优孰劣自不待言。可能更让人觉得讽刺、冷笑的是新版的《红楼梦》电视剧,演员和她们扮演的角色,从一开始就是被消费被歪曲被种种有趣或者无聊的话题包围着。戏里戏外,皆是“千芳一窟”“万艳同杯”倒也真算得上是看点了。
  对《红楼》的诠释,或许还得加上戴敦邦先生的画,那么多年来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出版社孜孜不倦的出版、评注、重刊。虽然没有让人看到多少新的东西,但让《红楼》这个话题踵事增华,从未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也算是大功一件。
  让我觉得兴致盎然的,是这一次在《贾宝玉》这出剧中,看到了新的东西。
  于我而言,看剧和看电影电视的习惯是一样的,不追星,不研究阵容,事前不会去推敲技术艺术环节,舞台上怎么呈现给我就怎么接受,满意或者不满意,也就在几个小时里,在舞台上下的呼吸中自具自足。
  这几年里看着林奕华导演一部部推出新的剧,从话题式的白领剧到去年的《西厢》今年的《红楼》,题材虽然盎然古艺,可内容反而日渐更新。《西厢》《红楼》,老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让人尤其地有冲击感。
  这种重新解读是非常冒险的,故事是老的,意味着人们对于故事的熟悉程度非常高,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和关键事件,了解剧情的走向。一旦没有抓住观众,让观众没了好奇感,越是原先滚烫的题材越是会变成煎熬。如果说,电视剧还能是铁板烧,观众们有权放冷了食物置之不理,那一出封闭空间里的剧,不啻是炮烙了。而且,相比于电视剧可以用多种的表现方式以及场景舞美服装设计等来加分,一出剧,就是那么点演员那么点空间,可以使用的表达工具太少了
  《贾宝玉》在灯光尚未暗下之前,在观众们尚未一一落座的时候就开始了。这算不得是什么花招,但一众演员不断追问“那之前呢?”却一下子营造出了一种沉重感。舞台上,时间逆流着回到了最初点,我就开始期待着时间恢复正常的流向之后,会将故事带去哪里?
  让人感到满意,感到受到了足够冲击的,是整个剧中的不断进行的情感堆积和一次次的爆发。林导在如何使用有限条件来说故事,如何融入现代元素上可谓圆熟简练,纯发自然,经得起挑剔。
  但真正让我震撼的则是剧中一次次的群像式的表演。虽然最后介绍演员的时候还是有对应的身份,但在我看来,那大概是方便大家理解。一出戏演完看完,谁是谁都对不起来,观众们会迷糊,演员们大概也不好写简历。在整个剧的表演中,好多次都是不同的演员在舞台的不同位置扮演同一个角色。角色本身的特质随着不同演员、不同声音和表演方式的诠释丰富了起来,将角色固定在了实体与幻像之间,这种感觉实在是丰富和冲击到了让人难以形容。
  贾宝玉回到的,真的是他已经经历过一遍的红楼世界,为了唤回自己的记忆么?或者这本身就是太虚幻境的一次集体表演?之前的太虚幻境场,似乎隐含着一点这样的意味,不过,是与不是,似乎并不是一个主要问题。可是,舞台上的舞台,表演中的表演,哪怕仅仅是一点暗示,这种结构也足以让人动心了。
  金陵十二钗,本身是女性性格群像的集中呈现。每个人代表了一种人,一种人凝聚在一个人身上,有身份的、地位的、性格的,更有命运的发散与集中。在舞台中间,贾宝玉好像是在和一群幻象在对话,每个角色都不是固定的样子,而是一个类型一种命运。到底谁来演,到底这个角色有着怎么样的面孔,真的不那么重要。这种设置,本身就暗合了红楼里“千芳一窟”“万艳同悲”的意象,真真是将结构本身变成了表演、戏剧的一部分,牛逼到了极点。
  同时,考虑到戏剧本身的特性,抽离角色这个概念,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冒险。叙事上如何进行是一个问题,这方面林导显然给出了让人喜出望外的答案。同样冒险的则是对观众们的理解力、对戏剧、角色、剧情的敏感度的挑战。《贾宝玉》在这两方面都有相当的高度,真心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这些年,林奕华导演的几部剧,总体上都秉承了身份认同、自我认知的核心问题。之前的职场剧白领剧,觉得林导在手法上到位,但似乎总有些什么文体没点透,到了去年《西厢》,感觉却反了过来。毫无疑问,刘若英的表演很出色,但结构上、叙事方法上、表演上的层级结构有点繁琐,对观众算是不低的认知障碍吧。《贾宝玉》则将技巧、理念等等融合得非常好,两者都恰到好处。就演员的表演来说也是如此,《西厢》能看到刘若英很好的表演,《贾宝玉》看到的则是何韵诗的自我和角色融而为一。
  另外,这也是林导那么多出剧中,对于舞台空间的利用最为充分,对于声响表达工具运用得最为充分的一出。从始至终舞台上的飘雪效果,那扇大门之后的鹅毛大雪与圣洁强烈的光线,无论是象征上来说还是效果本身,都华美无俦。
  上半场的那么多笑料桥段,和时尚元素的贴合,摆在整场来看,或许反而让人有点出戏。几首歌曲恰到好处都在情绪的爆发点上,词曲皆是上品。不过,终曲的时候,我还是被曲子带出了戏。我理解形式上需要曲子,整个剧需要一个总结性的东西来收尾,但没有在情绪最强烈的宝玉自白之后终结,多少有些遗憾。
  期待再会。《贾宝玉》只这么看一遍实在是不过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1-12 08:42 , Processed in 0.1268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