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极拳之若水境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7:5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道德经》是我该行        们人类智慧的源泉,太实际成绩        极拳是我们健康的法宝获得成功        。我们的先祖修炼太极降低        柔,心境若水。水,生[url=http://guba.sina.com.cn/?s=thread&bid=1329&tid=17173]转机        [/url,心境若水。水,生命之源,养育而生化万物不自持。其性质,柔弱而不懈怠,极均匀而能包容万物,其贵整合而不丝毫散漫,老子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 太极拳,和顺柔静,默默涵养,内功由此而渐生。所谓极柔软,而极坚刚!水,承载万物而能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诚敬天地,澄静自身。老子曰:“专气至柔,能婴儿乎”。

    太极拳与道家修炼渊源极深, 想当年张三丰修炼太极拳能到登峰造极之地, 全赖上善若水的道理。试想, 水的本性,水的能量与太极拳的威力都很相似, 作为健身,恰似水之柔顺, 为万物之首;作为技击, 似滔滔江水威力无穷。郑曼青老前辈也说“动似水,静似镜”。水,柔而无形,坚定而不争,能散能聚,均匀沉重,一动无有不动,愤怒起来波涛汹涌,无坚不摧。水,是最能体现“道”的一种物质,老子赞道:“上善若水”。水也是最能体现太极拳理的物质。这点要好好思悟。 “静似镜”就是如影如响。如影如响,也就是老论上所说的“西山悬磬”,即禅家所讲“如镜中飞燕”,“随来随应,随应随忘,以前不思,过后不忆,当前称物平施,毫无顾虑计较,所谓:我无欲而心自定,心定而性自定。练性之功莫此为最。”(黄元吉《乐育堂语录·卷五》)你看磬悬在那里,你敲我响,你敲过,我还是我。堂前的镜子,燕子飞来,影子立显,燕子飞过,痕迹不留。

    “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

    太极拳从相上说,亦名长拳。拳论上说“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河),滔滔不绝也” 。太极拳如果要想真正有所突破,则必须摆脱在世间法上打转转的练法,努力让身体变成水。水性必须像水一样的随物赋形,随势而动,每招每式都要实现把僵体、固体变成流体的要求。这个过程最为痛苦,所用时间也最长。太极由静柔松入手, 劲力由积柔而成刚却含而不露,如棉里藏针, 博击讲究舍己从人、以静待动,后发制人。所有这些都是道家思想中对水的领悟——上善若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5-21 18:47 , Processed in 0.17259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