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话郑智化:我讨厌娱乐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9:5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台湾流行音乐对大安全性        陆影响之深远,是任何日趋完善        一种非本土文化不能比应用于        拟的。当我们刚刚知道华润        了解音乐产业的时候,[url=http://quyu.qianlong.com/44348/2012/10/23/4884@8282075.htm]月        [/url解音乐产业的时候,海峡对岸却已开始步入正轨,朝向鼎盛踏步向前。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歌坛涌现出了几位被称作人文歌手的艺人,其中包括黄舒骏、张洪量、郑智化等人,他们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当大多数人还在学习如何赞美的时候,这些人已经开始了反思,与此同时,另类、反叛和孤傲是当年媒体经常在他们身上使用的关键词。如今,郑智化即将在6月19日的北展剧场举办演唱会。他以《水手》红遍大陆,并于1993年登上春节晚会的舞台,演唱了《星星点灯》。

登录维基百科的中文版,输入“郑智化”三个字,会发现这样的形容,“他所创作的歌词对于社会有着犀利的批判,他的歌声则带着沧桑的味道。”的确,了解流行文化的人会记得“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了解郑智化的人记住的却是《大国民》、《中产阶级》和《三十三块》。

我要打败我的命运,我的脚步不能停

和很多歪打正着的歌手一样,当时在奥美广告公司工作的郑智化没想过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歌手,但因为一首名为《给开心女孩》的广告歌红遍台湾之后,唱片公司想尽办法说服他出版唱片,“当时我只想玩一玩,没想过未来成为一个专业的歌手,既然是这种心态,所以一定要写一些我想写的题材,不管市场如何”。于是他没有把情爱之事或青春寄语当作主打,而是出于对人文的关切,用报道文学的方式书写整张专辑。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专辑同名曲《老幺的故事》,在查阅大量资料并且亲自到矿场体验生活之后,以这首描述矿工生活的作品作为主打,因为写的过于真实感人,以至于当时许多人都认为他的父亲是一位不幸遇难的矿工。可事实上,第四张专辑里面的《裁缝》,才表达了对他父亲的敬意。

专辑发表之后没多久,一个不识时务的同事和郑智化开玩笑,说出版他专辑的那家公司有可能要倒闭。这件事让郑智化受到了些许的刺激,于是找秘书拟了一份中英对照的合约,大致内容是郑智化在合同签署的第二天离开广告界,并且在十年之内不靠音乐之外的收入为生,如果他依靠别的事情赚到一块钱,就乘以一万倍给那个同事,如果他十年之后依然没有饿死,那位同事将在一家饭店大厅当众跪下,叫一声爸爸,向他认错。并在第二天请台湾最好的三个律师做公证。就这样,郑智化开始了为其十年的歌手生涯,遵循唱片业的规则,分别在接下来的《单身逃亡》与《堕落天使》当中谈论许多歌手都要谈论的爱与性。

1992年的《私房歌》对他来说,是一张重要的唱片。开场曲《水手》红遍大陆,一时间,所有人都听说有个叫做郑智化的歌手,在小儿麻痹的情况下自强不息,唱着一首首励志歌曲。对他自己而言,也最大程度地用自己的创作回击了那个情歌泛滥的时代。

此后,郑智化在歌坛的发展足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不仅没有饿死,而且还创作了许多可供回味的佳作。

这时代不断在e化,只剩下我不愿被同化

十年弹指一挥间。郑智化赢了当年的赌注,随即离开娱乐业,结婚生子。“我非常喜欢音乐,同时讨厌娱乐业,我跟他们一直格格不入,而且要生小孩,不想让她认为自己的爸爸曾是一个歌手,对我们这种知识分子来说,歌手是一个很不入流的职业。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怎么可能让孩子看得起自己。”因为他开始选择另一种生活,从此与这个行业不相问闻。

直到2002年,3岁女儿的一句话才让郑智化有了复出的念头。“当时因为幼儿园老师要孩子们学写家长的名字,可想而知,如果她的老师是我的歌迷,看到‘郑智化’三个字会是什么反应。女儿回来问我以前做过什么坏事,为什么老师听到郑智化就像听到鬼一样,我没有将那么细,只告诉他自己以前出过专辑。半年之后,我得知一些大陆的朋友给我弄了‘郑智化歌迷联盟’的网站。我想自己都不唱歌了,还这么多朋友想着我,就让联盟的人弄了个聚会,回大陆看看他们。由于女儿没有到过内地,也把她一同带来,没想到这里碎嘴的人很多,每天和她讲述我的丰功伟业,于是女儿回来问我为什么不唱,我说唱歌是件麻烦事,他问我为什么,我把自己的理由讲给她听。可是因为她在美国长大,经常接触歌剧,觉得唱歌就是那样,即使我告诉他自己唱的不是歌剧,她也不理解,说无论如何也应该让她看到我在台上的样子。”

于是郑智化先是在2005年举办了一场演唱会,而后通过EP《飞鸟》正式宣告复出。此时他的新作没有当年那种反叛,而是选择一种相对内敛的表达方式。“这个时代虽然还是痛苦的时代,但是已经有了希望,但在90年代,我们看到的绝望高于希望,我只能适应社会与心态的共鸣去创作。”同时,他并没有将几年内积攒下来的创作系数发表,迄今为止也只有5首新歌。问及原因时,他觉得现在这个网络满天飞的环境是对创作的糟蹋,“出两首歌和十首歌对我来说一模一样,简直是浪费才华,即使我写一百首歌,也是两首两首的出。”

如今郑智化即将在6月19日的北展剧场举办个人演唱会,而他的新EP也将在演唱会之后发表。

对话郑智化:

出道之前,你听谁的东西比较多?

Tom Waits和U2听得比较多。对我们这些做广告的人来讲,听这些东西目的并不是成为歌手,而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是广告创意,需要这些音乐去助兴。音乐对我来说就是精神的兴奋剂。

歌词上有受到谁的影响吗?

我基本上不读诗集,除非广告文案上要应用,才会去看看那,不过会读文学比较多。因为是从广告文字开始做起,和歌词相似的地方都是要求用最少的文字达到最大的效果,毕竟一首歌很短,只有短短的三四分钟,不像一部电影,靠一两个小时去铺陈,必须要让人家进入这个情景。这种情况下,造成我的歌词和人家完全不同。

罗大佑或者侯德健这些前辈对你有影响吗?

把我和罗大佑比较的人可能都觉得我们文笔犀利,但我写的不仅仅是时代题材。罗大佑是80年代的人文主流色彩,但到了我出道的90年代,那种东西蜕变了,如今到了21世纪,时代改变,价值观不一样,每一代都有不同的东西。至于侯德健,我跟他完全不熟,不过《龙的传人》对我影响很大,写的那首《中国的孩子》就和他有关。90年底第一次到中国,看看自己听说过没见过的长江、黄河、故宫、颐和园,发现了原来大陆是这个样子,开始有了很多感受。陆陆续续这么多年,有关于这个民族的东西很多,绝对有上百首,我还是觉得《龙的传人》写的最好,但到了2000以后,虽然中国有些东西还是远远落后,但向上的力量更明显,龙的传人越来越不像中国,也越来越不像我所认识的这块土地,写得过分忧伤,还是受到列强欺负之后的年代,但现在已经不是这个年代,不是新一代炎黄子孙真正的东西。

和你同时期出道的黄舒骏、张洪量,以及更早的罗大佑,都被称作人文歌手,但现在人文歌手好像越来越少,你觉得人文歌手是时代的产物吗?

是个时代的产物,但这个时代并不是逝去,而是在两岸一种特别关系上面,还有两岸社会环境的不同之下,造成了这样的歌手在这样一个华人市场里面被忽视。其中的原因和政治有关,而台湾的政治是最主要的罪魁祸首。其实华语流行音乐一直到目前为止,内地受到台湾影响还是相当大的。也许这几年,内地有了自己的偶像,有了自己所谓的派别和音乐出来。但不可讳言,台湾音乐影响这块大地很深很深,甚至有一种崇台情节,这是我很不喜欢的,但就是这样子。就像当年我红的时候,常常跟当地的乐手或创作者讲,你为什么要看不起自己,你自己的东西就一定比我们差吗?可是没有办法,那个很难一夜之间改变。台湾现在的底蕴突然不见了,变得浮躁,人们没有所谓的文化、艺术,只剩下一个政治,全世界走过这么多国家地区,没有一个地方像台湾这么乱七八糟的。所有核心价值都被抽离,只剩下“我要选举,我要拼倒你”,太夸张了。这种情况下再来崇台,就出了问题。因为这时候内地刚好在经济起飞,但是文化没有跟上来,没有底蕴和文化的东西充斥其中,只能说是时代的悲剧。

在美国,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前年我们一家三口去听Mariah Carey的演唱会,最便宜的一张票是1800美金,我买的是中间位置,要2300美金,多夸张啊。我们漂亮的Mariah Carey小姐站在台上,唱了1小时40分钟,一件衣服也没换,一个舞也没跳,但依然有那么多人花那么多钱看她的演唱会。到底是我们的审美观念有问题,还是人家有问题。还有一次,我在东京巨蛋听Eagles,几个老家伙坐在台上连屁股都没抬过,从头弹到尾,看得人依然热情,那你能说东京的观众就是白痴吗?而我们的演出就是另一个模样,一盏灯打出来,然后开始制造爆破效果,之后人在空中飞。在这里要严正声明,我不是说这样不好,舞台本来就需要绚丽,可关键问题是你的目的是什么,感受音乐还是要看马戏团。

如果这样下去,无论我女儿要不要我唱,我也不唱。这样没有意义,讲难听一点,就是观众素质太低。今天还要继续唱是因为有一批为数不少的人,愿意支持我继续这样唱。那么好,我为你们唱,如果有一天这些人也变了,那就不必再唱可。这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可是没有文化的支撑,于是将成为一个很大的悲剧。活着没有血肉只有钱,是很可怜的事情,人们不知道怎么花钱,找不到生活质感和人生方向。

当年为什么要把《Let It Be》翻唱成闽南语?

这样的歌翻成普通话没意思,所以就用闽南语翻唱。闽南语有自己特殊的韵脚,可能你们没办法了解,但是它表达起来很随性,所以我完完全全按照英文歌词翻译成闽南语,一点不觉得奇怪。语言本身有一些限制,如果你懂法文,会知道在讲c'est la vie、bonjour那种味道在那里,可你不懂这个语言,怎么讲都没办法了解。因为我懂得语言比较多,所以常常开玩笑说很多“我爱你”不见得好听,中文讲还好,日语是“爱してるよ”,也OK,英语是“I love you”,有点感觉,但德文的“ich liebe dich”,我永远都不觉得那个叫“我爱你”。这是我对语言的偏见吗?我觉得不是,而是发音没有进入那个体系。

《达奇达奇嘟》写的是什么?

这是根据一个孩子的故事改编的,那时候我参加社工,帮助弱势团体,包括达奇这个小孩,他语言学习特别吃力,对我们来讲学习“嘟”这个单音很简单,他要花上一个礼拜。这首歌就是在关心这样的弱势群体。

你怎么看待陈绮贞、张悬和苏打绿这些台湾新一代创作歌手或乐队?

陈绮贞的东西我会听,她的东西还算难能可贵,其他新一代只是符合那种e化时代下的表面包装,可以说他们跟上了时代,也代表着时代发展,但里面没有值得我去感动的地方。然而他们都是时代的语言,无法忽略。就像MSN里面那些火星文一样,动不动就是一个ORZ或者PLMM,不过这些东西同样代表了时代,同样不应忽略,但是你有权利喜欢与不喜欢。我觉得比较悲惨的是火星文只是便利的次文化,把他拿出来变成了主流文化,实在悲哀。

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出发,现在唱片业衰败的原因除了网络下载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唱片公司自食其果,把所有东西都幼龄化,欺骗那些无知的小孩。这些人最容易被煽动,问题是他们也最容易变心。结果就像现在,一天到晚都必须推马戏团出来。正常情况下应该是50岁的人依然可以买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9-15 04:08 , Processed in 0.2090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