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末期,C. F. V. Weizsaoker即开始研究大气中过量的氩—40,发现是由钾—40捕获电子衰变而成,应可用来断代。这个理论虽然出现的早,但一直到1950年代才被认为是可靠的测年法,在W. Gentner等人的改良下,成为地质学十分有用的测年法,至於应用到考古学,则是1960年代以後的事。
考古学上第一次使用钾氩法测年是在东非的奥都威峡谷(Olduvai Gorge),这里以奥都威文化(Olduvai Culture)着称於世,是古人类学非常重要的一环。英国考古学家L. S. Leakey在此研究多年,建立起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层序。由於奥都威峡谷纯由火成岩堆积,考古遗址被夹在两个地曾中间,形成一份火成岩三明治,很适合用钾氩法测年,因此首次将这种技术引进考古学,学者在此区建立了200万年的时间标尺,奥都威文化则距今约175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