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9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创板开闸!上市首日即可融资融券,券商送你的信用卡,你用或不用,都要了解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15:3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融资融券本质上是券商方便投资者投资的工具,对,划重点,就是工具!它不会提供任何选股的方法,也不包含任何投资的策略,能够提供给投资者只有投资手段多样化与投资理念放大化。

而作为一种工具,本身就具有两面性。首先,你需要去充分认识它,然后,才能根据其优势和特点去更好的使用它。


01什么是融资融券?

提到融资融券,财叔就顺带提一下杠杆,相信很多的投资者对这个概念并不陌生。杠杆,顾名思义就是本来你有10块钱,你却想买20块钱的东西,于是你决定借10块钱,而这借的10块钱就是杠杆。

其实,融资融券也是加杠杆的一种办法。

▪  融资融券

两融业务分别为融资业务和融券业务。核心就是一个字:

融资就是借钱买股票,具体是指证券公司借钱给客户买股票,客户到期偿还本息。

融券就是借证券来卖,然后以证券归还,证券公司出借证券给客户出售,客户到期偿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
投资者必须在证券公司开通信用账户,信用账户则肩负除了普通买卖交易功能外,在提交担保物后,还可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上市证券(融资交易)或借入上市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

02科创板融资融券与现有A股不同之处
科创板两融强制平仓周期或为T+1

当前,A股现行两融强制平仓周期为T+2,即某投资者融资买入A股标的,在T日日终清算后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30%,那么该投资者必须在T+1日提升比例至130%或以上,若T+1日终清算后信用账户维持担保比例仍然低于130%的,券商将在T+2执行强制平仓。
*维持担保比例=(现金+信用证券账户内证券市值)/(融资买入金额+融券卖出证券数量*市价+利息及费用)

不过,据悉,目前部分券商已经计划将科创板的两融平仓时间确定为T+1,即T日日终清算后维持担保比例低于约定比例的,T+1日时如果担保比例继续跌破该约定比例,券商将直接进行强制平仓。
  
券商或将客户两融账户中科创板资产占比限制在20%-30%

某券商两融业务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为控制相关风险,券商往往会在科创板两融业务中,对客户两融账户中科创板标的资产的集中度进行限制,即对客户两融账户中科创板标的资产的占比设置一定比例,通常在20%-30%。尤其是在上市前5个交易日,券商对客户的科创板两融标的资产的占比限制相对更窄。

战略投资者可以作为科创板证券出借及转融券业务出借人

4月底,上交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科创板转融通证券出借和转融券业务实施细则》,其中,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及参与科创板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的战略投资者(以下简称战略投资者),可以作为出借人。同时,明确战略投资者配售获得的在承诺的持有期限内的股票可以作为科创板出借证券。

因此,通过专业投资机构配置科创板打新公募基金,参与科创板新股投资,依旧是个人投资者投资科创板新股稳妥、省心的不二选择。


03融资融券的优势和风险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融资融券就像是一个放大镜,盈利了就能将利润放大几倍,同样亏了就将亏损放大几倍。

融资融券的优势

两融的优势,最明显的就是杠杆作用。

之前财叔也说了,融资融券其实是一种加杠杆的办法,特别是针对于融资。那具体怎么体现呢?

(1)融资杠杆交易

使用融资资金参与市场交易,当市场上涨的时候,会放大您的收益。

举例:某股票从10元涨到17元。如果客户有10万元资金,有两种操作方式:

① 自有资金普通买入10万元;
② 自有资金和融资资金共买入20万;
当市场下跌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对应的券源进行融券卖出,这样或者可以对冲我们持仓的损失,或者我们可以在市场的下跌中获得收益。(融券实际上是做空的一种方式。当前A股市场,融券规模不大,但是在科创板,融券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可能异军突起)

除了上面提到的优势外,两融的优势还包括当天偿还免息、创新交易方式、借贷手续方便、还款自主灵活。

以下四种情况,如果你属于任何一个情况,开通融资融券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了!

▪ 有大市值股票处于停牌状态,没有资金再操作;

▪ 有股票被套,想通过T+0操作摊低成本,但没有资金;

▪ 看好后市,想适当增加杠杆,获取收益;

▪ 想开通期权账户
  转载于券业新力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1-9 07:23 , Processed in 0.24039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