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喂养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5:4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误区一:维生素和圣元奶粉矿物质摄入越多越好
圣元奶粉

  虽然维生素圣元奶粉和矿物质对婴幼儿十分圣元奶粉宝过量地摄入或滥用,[url=http://news.xiancity.cn/readnews.php?id=181719?]圣元奶粉[/url过量地摄入或滥用,否则会对宝宝身体产生不利影响,造成的危害比如会有维生素A、D中毒、补钙过量等。

  误区二:母乳看上去稀稀的,没有奶粉冲出来的牛奶那样浓,所以放弃母乳喂养,以牛奶替代母乳

  母乳喂养对宝宝有很多好处,母乳中含有抵抗多种疾病的抗体,实践证明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少生病;母乳与牛奶相比,所含营养较全面、充分,母乳喂养的宝宝较健康;母乳对于宝宝来说更容易消化吸收,且吸收率最高。对妈妈来说,母乳喂养更方便、更省钱,不用消毒,且温度适宜;母乳喂养的妈妈身体恢复较快,并不易患上乳腺疾病。

  误区三: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

  越来越多的妈妈虽然做到了母乳喂养,但有些人却陷入另一个误区:认为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儿科专家指出,当母乳喂养4-6个月的时候,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婴幼儿在6个月后就开始添加辅食很重要。添加换乳期食品不仅可以补充宝宝营养,还能让宝宝学会吞咽、咀嚼,锻炼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如果宝宝甚至一岁还没有添加任何食品,非常不对。

  误区四:用鲜奶代替配方奶粉喂养2岁以内的宝宝

  对宝宝来说,除母乳外的其他乳汁,如牛乳、羊乳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如牛乳蛋白质中的酪蛋白太高,不利于宝宝消化;牛乳中蛋白质、钙、钠、钾等的高含量与宝宝未成熟的肾脏能力不相适应。因此,2岁以内的宝宝最好选用配方奶粉,尽量不用鲜奶。

  误区五:贪多求快

  有的家长对喂养孩子缺乏耐心,不管孩子是否吃饱了、是否喜欢吃,总是强行给孩子喂奶、灌食物。这样不但加重孩子的消化负担,伤害肠胃,而且可能引起孩子长大后厌食、叛逆。还有的家长只顾把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添加给孩子,忽视了营养和婴儿的口味,也是错误的。

  辅食添加应讲究少量、多次、现做。

  传统思想认为把孩子喂得胖乎乎的就营养、健康,这其实是一种无知。营养讲究均衡,脂肪、糖类过多导致今后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危险性增加。

误区六: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

  有的婴儿在0~3 个月就被喂食半固体、固体食物,这将伤害其消化系统,而且营养也难以吸收。孩子在这个时期肠胃很脆弱,只能喂给其母乳和米汤、果菜汁等液体。

  婴儿4~6 个月大时,应开始添加辅食作为母乳的补充,过晚则导致营养不足,影响小孩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

  误区七:品种过少

  我们经常可见到一些孩子偏食、挑食,导致营养不均衡、体弱多病,而这往往是因为婴儿时期吃的食物品种单一造成的。如果家长只将自己爱做的几种食物给孩子吃,那就埋下了隐患。要注意品种丰富、荤素搭配,给孩子均衡的营养,并可让他(她)从小就形成食物多样化的好习惯。

  误区八:饮食不健康

  我们每个人应坚持清淡饮食的原则,控制油、盐、糖类的摄入,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应该从婴儿期开始培养健康饮食的习惯。有的家长让孩子让食物过甜、过咸,甚至添加味精、鸡精等调味品,婴儿从小形成了不良的习惯。

  一些孩子吃精制的米、面(包括粥、馒头、面包)过多,可这些精制食物不但没有提供反而消耗了大量的维生素,造成维生素缺乏。对于这些碳水化合物,应该给婴儿多吃一些杂粮,如玉米、红薯、燕麦、豆类等,米饭则应以糙米为主。

  有的家长给小孩喂“好吃”的垃圾食品,如碳酸饮料(可乐等)、饼干、方便面、香肠、罐头和腌制、油炸、烧烤类食物等,更是大错特错。

  误区九:不讲卫生

  有的家长经常将婴儿吃的食物存放在冰箱里,很容易滋生细菌。还有的餐具、厨具不消毒,食物不新鲜、不卫生、来源不可靠等,或者自己吃过的食物再喂给孩子吃,这都是不卫生的。

  误区十:用奶嘴喂食

  这是新妈们最容易踩进的误区,有的婴儿习惯通过人工奶嘴喝液体食物,甚至晚上含着它睡觉。使用人工奶嘴会造成污染,还可发生胃肠道过敏反应,更重要的是易使婴儿产生“乳头错觉”——由于人工奶嘴比妈妈的乳头更软,只需轻轻吸就能喝到食物,导致孩子以后就拒绝吸吮母乳。

  正确的方法是盛入碗或杯内用勺喂食宝宝,这样能锻炼宝宝嘴和舌的协调能力、吞咽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4-6-18 01:35 , Processed in 4.90920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