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色齐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20:0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客气地说,齐豫[url=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14028442.html]抗衡        [/url得象水,在时光的隧道里不紧不慢地流着,等待着习惯怀念往昔的人们悠悠地掬一瓢饮,享受着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雅致。
  这源自于齐豫不加修饰却清洁无瑕的嗓音,以及她平淡得几乎出世的心境。
  齐豫从来没有炙手可热过。即使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台湾校园歌曲和都市民谣在大陆大行其道的时候,她也没有享受过铺天盖地的追捧。
  纵观齐豫20多年的演唱生涯,你会发现她与流行音乐的一线似乎总是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因为后者需要不断翻新,持续追捧,高度曝光,而印象里的齐豫在公众面前的姿态常常是低调的。没有媒体的刻意炒作,没有故作深沉,没有搔首弄姿,更没有八卦新闻,从1978年出道至今的26年中,齐豫的个人演唱会屈指可数。好不容易在大陆推出一、两档演唱会,歌迷们却被告知不要大声呐喊,不要挥动手中的荧光棒,只要安安静静地听她的歌便是。
  这完全是齐豫的风格。和她的人生一样,齐豫的绝大部分演唱始终远离激烈,波澜不惊,她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她很清楚什么样的歌曲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她会像个演员一样控制情绪,永远不会太滥情。齐豫也是一位很有自知之明的人,她完全清楚,自己演唱的风格并不适合以狂热作为商标的流行演唱会。我们不能说齐豫的歌缺乏激情,但这种激情往往跟在理性后面,虽然心是热的,歌却唱得洒脱,颇有点中庸的味道。
  在谈论齐豫的艺术成就时,我们更习惯于把眼光投向她早期的作品。在我看来,齐豫最好的作品仍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成名作《橄榄树》唱功意境均属上乘,自然不在话下,又如《春天的故事》、《欢颜》、《走在雨中》透出一股学生般的天真和纯朴,直到现在仍旧让人感念不已。80年代中期,在与三毛、潘越云合作的专辑《回声》中,受到流浪主题的感染,开始有了一些沧桑感,《七点钟》、《有没有这种说法》这样的歌,于人生旅途的急促不安和对爱情的饥渴之外,甚至让人触摸到另类的味道。在齐豫的艺术生涯中,这张唱片突出的人文色彩使它成为继《橄榄树》之后最大的里程碑。而《骆驼•飞鸟•鱼》则增添了不少凄婉的色彩。不过总的来说,齐豫的风格在过去二十年当中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有的时候她似乎不太喜欢变化,这不免多少浪费了她的原创才能,而另一些时候,她的变化又让许多人不太能接受,比如说出版佛教歌曲。
  时势造就艺术,也造就了艺术家。齐豫的本色,得益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台湾兴起的校园民歌运动。无论是作曲风格还是歌词内容、演唱方式,民歌都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它给陶醉于伤感、爱情、离愁别绪的台湾歌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当杨弦、李双泽们以简单平实、朗朗上口的原创对抗拷贝成风、千篇一律的流行歌坛时,当叶佳修、侯德健们以令人耳目一新的乡土民谣张扬台湾本土音乐旗帜的时候,人们更需要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并且更贴近本土文化的音乐演绎者。齐豫的出现完全使这种文化诉求顺理成章。
  有人说齐豫的嗓音是得天独厚的,是所谓的“天籁之音”,但我从不认为她有一副好嗓子,她的音色最多只能说很特别。而最初觉得她并不懂得如何唱歌。她犹如一位初学唱歌却天生有着美妙演唱天赋的人,她没有任何特殊的习惯,没有任何定势,有的只是一份天然浑成的、唱歌本身的乐趣。她清新的嗓音,就像是才吃完水果,嘴唇仍然是湿漉漉的,正是在这样一种充满温和的新鲜中,齐豫用不可模仿的方式吟唱。
  20多年前,第一次聆听齐豫的时候,我觉得她的中音和低音就像一层纸,缺乏醇酽的厚度,高音部分又少有令人拍案叫绝的激越的力度,然而这种嗓音在表达某种或优雅,或者忧郁和哀婉的主题时,它就很容易成为一杯令人迷醉的酒,浇灌着你的灵魂,她的每一次登台演唱,都仿佛是第一次,充满了哀感顽艳的味道。在《欢颜》、《走在雨中》这样的单曲中,她的发音方式很象是来自远方的一声叹息,在《回声》这张专辑中,你会听到她那喃喃自语式的独白,在《觉(遥寄林觉民)》和某些类似的歌曲中,你能读到她略带气声的发音方式更像一种哽咽,或者是献祭的恳求。在齐豫为数不多的带有温暖和热烈色调的作品中,与罗大佑合作的《船歌》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有人说齐豫是介于古典与流行之间的。当我读到这样的评论的时候,我一直怀疑是不是有人把摇滚乐当成了唯一的“流行”。实际上齐豫的主要风格是偏于唯美风格的抒情歌曲,但偶尔也会唱一些像《幸福》这样居然带有RAP风格的东西,让喜欢新潮的听众感觉耳目一新。
  在大多数人看来,齐豫是属于昨天的歌手。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最杰出的作品出自于上个世纪,还因为她个人的艺术品位与20世纪传统的流行艺术取向相吻合。自从1978年齐豫以翻唱琼•贝兹的一曲《The Diamond and Dust》赢得台湾第二届金韵奖冠军和第一届民谣风冠军之后,很多人便把她和民谣歌后琼•贝兹相提并论,诚然,齐豫的歌路与贝兹颇为相似,但是她并不像贝兹那样激进和入世。从根本上讲,齐豫当时所接触的教育和社会环境,不可能使自己逐渐演化为像贝兹或迪伦这样的对现实做出激烈干预的民谣歌手。她的作品远离政治和下层人民的生活,即使是在《觉》这样的作品中,壮怀激烈的革命先驱意识形态早已被剥离得干干净净,剩下的只是缠绵缱绻的儿女情长。90年代后期的一些作品更是体现出浓浓的小布尔乔亚味道。值得一提的是,她演绎的英文歌曲的确是一流的。其清晰流畅和声情并茂,让人常常忘记她并不是以母语在歌唱。1994年出版的英文专辑《藏爱的女人》是齐豫唯美风格的代表作。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的旋律,经过重新填词,在她唱来,其中隐藏的诗意变得生机盎然。
  如今,当我们再次品味齐豫,令人欣赏和留恋的是她的本色。就像用鱼儿的姿势去游泳,用鸟儿的姿势去飞翔一样,齐豫总是用最接近本真的方式吟唱着青春、流浪、艺术和爱情的主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7-19 03:51 , Processed in 0.18964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