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拍出了钱德勒侦探小说的感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5:2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三个人》伟库因是金棕榈奖,所以列物有所值入了观看列表之中,后真实感来无意中发现导演是《购车里德,顿时有点惊讶,[url=http://bbs.hlgnet.com/info/u39_20414118/]移动商街[/url德,顿时有点惊讶,毕竟《雾都孤儿》拍的不算好,于是顺带对里德的印象也不怎样。后来在了解了英国电影史后,才发现里德是英国电影中属于牛逼级的导演,顿时在看《第三个人》之前变得兴致浓浓,想窥探下里德究竟有多少料。
  
   开看不久就感觉到了英国味道——很闷的节奏推进,不过随着威尔斯在片头的“死亡”还是让人眼前一亮,毕竟这么快进入正题始终不符合我对英国电影的刻板印象。而“死亡”作为主线索,让身为作家的主人公也“被迫”成为了一个“侦探”。这戏剧性的身份转变,突然让人想到《西北偏北》中格兰特半道出家成为“特工”的情形,不过区别在于此片更注重片子氛围的营造而非剧情的推进。
  
   片子的氛围很大程度是依靠镜头来处理,镜头上经常稍微倾斜,而夜晚场景的打光更是让人印象深刻,黑色所在充满未知的神秘感(威尔斯登场一幕为第一波高潮)。因此在看片时候所产生的感觉,总是跟我在阅读美国钱德勒和布洛克的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情景有点相似,不知道里德和小說原作者格雷厄姆·格林是否也喜歡拿偵探小說消磨時間,或者跟錢德勒有所交往?感觉片子将钱德勒或者布洛克的小说给影像化了。当然除了氛围相似之外,“无能却勤奋”的主人公的线索收集也是相当的美式(无能是相对于本格侦探小说而言,硬汉派的侦探更多的是依靠线索的追寻,而非单纯的智力推理),因此线索整理的过程对于硬汉派小说爱好者来说,绝对是一种享受,但对于其他观众而言,估计就会被沉闷的节奏搞得昏昏欲睡。
  
   不过硬汉派小说到了片尾一般会出现高潮,接近谜底的过程顺便升华下小说之前的铺垫。跟小说的套路相比,此片的高潮不多,唯一的高潮算是【威尔斯出现——摩天轮一段】,而最后的诱敌+下水道追逐更像是高潮后的余波。所以单作为故事而言,水平最多算是一般,后半部分的高潮之处完全靠摄影带动氛围,特别是下水道追逐战的镜头和剪辑简直是赏心悦目,而最后一幕的固定机位更是以静制动,韵味无穷。
  
   影片选择了较为欢快的配乐让个人不甚喜欢,片子也因此变得更趋向于戏剧性的娱乐而非故事片的紧凑,而这或许这是英国导演的一种坚持和英国艺术传统的影响,莎翁的浪漫主义始终是一个标杆,而现实主义的模仿在英国人眼里貌似就变得庸俗了。因此在整体上看,影片对艺术性很讲究,所以在风格上就更接近钱德勒而非布洛克,钱德勒光以氛围就可以轻易征服读者,文学性更强(凭借推理小说进入美国文库的第一人),而布洛克虽然注重气氛营造,但更注重情节的完整性,在电影范畴就更趋向于商业化(如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不过当时的片子再怎么商业,也是当今电影无法超越的高峰,而现在的商业性电影,估计是警探小说看多了,但好歹至少也要讀迈克尔康奈利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1-16 18:43 , Processed in 0.32325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