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19:0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朋友,当你看到学安卓手机加速生如此面对劳动、面对安卓手机加速学习、面对同学、面对安卓手机加速老师、面对错误的时候最新家用路由器已:这是一群多么向善[url=http://net.doit.com.cn/article/2012/0924/8449544.shtml]最新家用路由器[/url:这是一群多么向善、向上、向学的孩子,简直太可爱了!可是,你知道他们的生存环境是什么样的吗?他们的从前又是什么样的吗?
我们八(2)班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学校的班集体。学校周边环境很不清净:时有黑势力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小混混们常常四处挑衅滋事。在这一方曾耀武扬威,带来了极坏的负面影响,严重混淆颠倒了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再看学生各自的家庭,家长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班上学生24人,1人来自企业高管家庭, 3人来自普通工人家庭, 20人来自农民或农民工家庭,其中9个孩子是留守儿童。因此,家长教育意识、教育观念相对淡薄落后。对孩子的教育,有的过分溺爱,有的“有爱而无教”,有的过于“放养”长期不过问,有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注重“智力教育”……这样的家庭教育导致子女养成多种坏习气:或恃宠而骄,或自私懦弱、或贪图享受、或打架骂人、或举止粗俗……综上原因造成了学生道德严重缺失。
那么,我是凭借什么神奇的力量使这群曾经言谈举止粗俗无矩,厌学懒学的农家孩子变得如此文质彬彬,向善乐学的呢?是经典,是中华传统经典的无限魅力!
下面请允许我将近两年来开展的“诵读经典?养正教育”活动情况作以汇报,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诵读经典 借力打力
《周易》中说:“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周易?大畜》)一个有知识有教养的人应该多了解,多领会前贤先哲的言论和行事,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又言:“蒙以养正,圣功也”。(《易经 ? 蒙》)蒙童时代应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没有这种养正的教育,一生要成为圣贤或把人做好是不可能的。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启蒙,往往始于传统经典的滋养。阅读之于生命,人们习惯将国学经典比喻为母乳。母乳的价值在于她是取法乎上的不可替代。试想,当把《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了然于心,熟能成诵,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就与你的生命相伴了。有圣贤藏于心,笃于行,德必向善,学必精进,功自然成。”从古至今人们都强调经典对孩童长大成人的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及早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进行养正教育对其健康成长的意义尤为重大。
那么,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经典的核心价值,在班上开展了“诵读经典?养正教育”的活动。引导学生走进《弟子规》、《老子》、《论语》、《庄子》等经典。其中重点诵读《弟子规》,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弟子规》似乎比起《论语》、《老子》、《庄子》等更简单易懂,又读起来朗朗上口,养正教育的针对性也很强。所以,我在班级里开展以诵读《弟子规》为主轴,精讲其他经典片段为辅助,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目的养正教育。诵读经典就从《弟子规》开始,而其他经典,我则让它们成为自己的床头书、屉中书常读常悟,把古圣先贤的智慧融注自己的谈吐中,更用在自己的行动中,追求 “五经注我”的人格魅力,从而切实带动对学生的养正教育。
二、    构筑底线  学会做人
我将经典精髓思想与现代班级管理理念结合起来为学生构筑做人的道德底线。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如《论语》中包含了立身、处事、为学、从政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融政治、伦理、道德与教育为一体,其核心是做人,是伦理道德修养。它提出了许多做人的原则和格言,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又如《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理想人格。认为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可以培养出一种所谓“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能够主动扩张,充塞于天地之间。再如《弟子规》中蕴藏了儒道思想的精华,包括了许多人生格言和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的道德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学习经典中的圣贤教诲,可帮助其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知晓美丑,把握高低,为其构筑做人的道德底线。
我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地组织学生诵读经典,学习经典,运用经典。一方面让学生在琅琅上口的诵读中,学那些看得到,摸得着,在日常生活中用得着的具体行为规范,并在实际生活中去尝试应用,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习惯。促进了学生们自觉地按照经典所说的话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如读了《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之后,学生们就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主动帮助家长料理家务、端茶倒水、洗衣做饭……另一方面以《弟子规》范本及释解为依据,以古诗、古训、名言、成语、典故等为展开,以小故事、民间传说、身边发生的事等为教育深化、以多种活动为导行,把经典的核心价值落实到具体的养正教育中,竭力鼓励学生的善言善行善德,将经典中的教诲变成自觉的行动,促使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所以,读经养正教育活动对涵养学生的善心、仁爱之心,培养孝亲敬长、诚实守信的品质,养成举止文雅的行为习惯,促进道德修养的提高和人格的提升等方面,在八(2)班收到了明显的功效,受到学校领导、师生以及众多家长的广泛支持与称赞。
三.率先垂范  循循善诱
你看到过海上冰山吗?它们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潜于水下的八分之七托起了浮出海面的八分之一。而班主任人格魅力其形于外,往往也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而其长期积淀的人生底蕴,如同海面下深广坚固的冰山基座,看似无形,却有力地撑起班主任人格魅力。一个受过国学经典滋养并能不断践行的班主任,其人格魅力定然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我要求自己悉心研读经典,热切走近圣贤,竭力以圣贤教诲作为自己做人的底线,做到率先垂范。如平时常常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第一》)与人相处时低调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八章》)对待自己的工作“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论语?学而第一》)……孩子们在写给八(2)老师的信中,是这样评价我的:“在您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独特的气质——庄重、沉着、冷静、自信、从不失态。我们很喜欢上您的课,您的声音很动听,很有穿透力;您的语言很有哲理,常给人以启迪。”
班主任既要率先垂范,又要循循善诱。例如:同学之间一旦矛盾产生了来告状的,往往首先指责的都是别人,推卸自己的责任。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回忆孔子的教导:“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引导学生首先反思自己的过错,再告诉学生“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当学生坦承自己的问题后,紧接着鼓励学生改正错误,“知耻近乎勇。”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又如:当学生交友不善时,用《论语》中孔子关于“损友”“益友”之说来引导。“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论语?季氏篇》)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子罕》)” 。再如:读书是我们孩子生命成长的必需,由不得你来选择读与不读。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正确面对读书的压力呢?“仲尼曰:‘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世间》)懂得调节自己心情的人,不受哀乐情绪的影响。知道事情无可奈何而安于天命,这就是德性的极点。我就引导学生用这种平和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业的压力,学会“安之若命”。
对古圣先哲的教诲我们在口中常念,在举止中常为。长期的耳濡目染,帮助了学生学会自律,学会自我教育。对学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纯、至美的道德修养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与熏陶作用。
四、    养正教育  贵在坚持
    认识到“诵读经典?养正教育”重要意义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坚持。首先,我始终坚持带领学生利用晨读、课间、班会等时间诵读经典。比如:诵读《弟子规》全文、《论语》、《大学》、《老子》等片段。与此同时经常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学生日记、经典诵读比赛、QQ空间等载体宣传经典,打造学习经典的强大氛围,以滋养孩子们的心灵。
再则班主任对圣贤先哲的教诲的储备量和内化的程度,对读经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试想一个对中华经典知之甚少的班主任可能大力提倡“诵读经典?养正教育”吗?可能坚持以经典中的核心道德观为底线对孩子进行道德熏陶吗?可能有被经典滋养过的又能深刻影响孩子的人格魅力吗?回答是: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以为作为班主任要自己率先坚持读经典、爱经典、用经典。要淡泊名利,潜心探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读经活动中去。
还须强调的是 “诵读经典?养正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做学生的工作并不难,难的是学校教育如何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一致的教育合力。农村家长来自各行各业,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且有部分学生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他们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并不是单凭几次讲座、几次个别谈话就能改变的。长期以来,我既注重教育学生,又注意指导家长担负起家教的责任。对经典诵读特别是《弟子规》诵读,通过一些可背可诵的学习内容,一些可以让家长、社会都认可的特定教育方式和共同参与的活动;通过我带头、让经典的内容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去,把学校教育的效果体现在家庭、社会中,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更好地形成了家、校、社会协调一致的教育合力。达到了教育促和谐、和谐推教育的效果。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良好道德品质培养具有连贯性和持续性。所以我始终注意利用学生日常行为的各个环节,反复抓、抓反复,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
五、向善乐学  渐行渐远
随着中华“经典诵读·养正教育”进一步展开和不断深入,“向善、向学、向上”班风,“谦虚、勤思、善问、创新”的学风已在我们八(2)班逐步形成。“开篇”那一幕幕感人的情景再一次验证了“蒙以养正,圣功也。”整个探索过程,给了我做好班主任,带好班级前所未有的深刻的体验与极大的信心。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四十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一个“勤而行之”的上士。然而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工作,要准确无误地把握其规律,提高工作效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对此,我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的决心和信心。将进一步探究,努力把班级逐渐构建成具有合力、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班集体。
我常想:假如我们的班主任都投身到这样的活动中来,我们的班风就会发生质的飞跃,我们的校风就会至真、至善、至纯、至美起来。那么,延伸到社会,是不是就能善化一方水土,善化一方民风呢?
最后,愿我们的师生率先在古圣先哲的光辉沐浴下共同成长,向善乐学,渐行渐远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1-18 13:04 , Processed in 0.14725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