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导,您要是看不懂《金陵十三钗》,哥劝你别拍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 17:2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陵十三钗》伟库和“中国式被崇高”
移动商街

被搬上银幕的小伟库说不一定都是好作品,伟库这跟作品本身无关,跟[url=http://bbs.duowan.com/thread-18238394-1-1.html]伟库[/url跟作品本身无关,跟导演的知名度有关。

被张导钦点的《金陵十三钗》也是因为这个规律走红,其实这篇小说不具大片卖点,要说有那就是跟南京大屠杀有关,这根线特别能拿捏中国人敏感又虚伪的神经,也许张导是受冯导的《唐山大地震》6亿票房启发吧,都是想在大的天灾人祸背景下的人性探索和人的命运。

第一次看《金陵十三钗》是在2005年《小说月报(原创版)》第六期上,当时看的就感觉别别扭扭的,一种说不出来的不舒服。别误会,这不是作品本身带给我的纠结,能带来纠结感觉的算是好作品的标准之一,这种不舒服源于作品表达的中心思想。

  《小说月报(原创版)》在严肃文学刊物中是名不见经传的,按严歌苓的名气,我想严歌苓一定也投了《收获》、《大家》、《当代》等杂志了,编辑也一定会认真看的,可惜最后还是被编辑弃用,最后辗转反侧发在了《小说月报(原创版)》这种不入流的刊物上。
  我不是否定严歌苓在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她的其它作品我还是很喜欢,被搬上银幕的《少女小鱼》、《扶桑》、《天浴》、《小姨多鹤》等我也很喜欢,但是这篇《金陵十三钗》下意识流露出的对边缘群体的鄙薄却令我极端地不舒服。
  
  那几家刊物的编辑读这篇小说的时候一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作者严歌苓尽管看似替妓女歌功颂德树碑立传,赞叹以南京妓女为代表的底层人们在山河沦陷下的爱国精神,但她却无意识透露出的主题思想却是“妓女本质是低下的,只有通过替教会学校女学生去陪鬼子,并且最后和鬼子同归于尽,才能被别人记住,被歌颂被赞美,从而完成自身救赎;女学生是高贵的,不容亵渎的,决不能陪鬼子的,所以就把这个扬名立万光耀自我的机会给了妓女们;西方的教会只应该为西式教育下的学生提供庇护,对于普通中国人,特别是妓女等阶层,不应该提供保护,关键时刻就应该把她们供出去来保护自己和教会女学生。”
  
  作者的主题思想既和本人经历有关,也和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判断体系有关。
  
  严歌苓本人长期接受中国式正统写作教育,又在国外生活多年,这两段经历是她在《金陵十三钗》中主题表达如此偏颇的根本原因。
  
  中国自古就不缺“被崇高”的光荣传统,历代统治者都喜欢人为拔高普通人的行为和思想,通过树碑立传歌功颂德,甚至不惜添油加醋神话异化来树立典型、榜样,并潜移默化以榜样的标准要求普通民众,久而久之,整个社会也形成了这种病态加变态的道德价值判断。
  
  宋、明以来对妇女的禁锢造成的悲剧还记忆犹新,翻开《烈女转》,看看贞节牌坊,哪个不是妇女的血泪史。当下看是开明了,可是那一场场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一个个被人为拔高的先进党员,一幕幕被神化的闹剧,哪个不是无形中捆绑中国人精神的枷锁?
  
  烈士遗孀不敢再嫁,道德楷模不敢用手机,被捐赠者不敢吃汉堡包,这些道德枷锁无时无刻都在束缚着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和思想,每个人都是这种思想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加害者。试想这样生活,这样的榜样是你我想要的吗?
  
  扯远了容易蛋疼,重新回归重点。
  严歌苓在书中以“我”的姨母为主角来展开描写,以“姨母”为代表的女学生开始瞧不起在南京大屠杀中在教堂避难的妓女,最后因为妓女乔装打扮成替女学生去日本军营陪乐,才开始感激赞扬这群妓女。
  
  怎么看怎么别扭,试想要不是人家替女学生赴汤蹈火,作者是不是还是一样瞧不起妓女?女学生是不是一样鄙夷她们?读者是不是一样不被感动?更残忍的是作者非得给每个妓女手中塞一把刀剪,你这哪是要升华她们,简直是要逼她们去惨死,你不知道南京大屠杀中鬼子的凶残吗?
  
  严歌苓你再怎么赞美歌颂妓女,也掩饰不了你内心那种本质的狭隘思想,可是这种论调是统治者喜欢的,也是大部分中国人喜欢的。
  
  这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悲哀,极具隐蔽性,又非常容易被渲染被感动的悲哀才是中国人真正的悲哀。
  
  张导你要是没真正思考过这篇小说潜意识流露的东西,我想《金陵十三钗》你就别拍了。
  
  张导号称经常看文学刊物,那你怎么就没发现《后悔录》、《平原》、《西去的旗手》等极具改编潜质的小说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7-28 16:39 , Processed in 0.1673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