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罗文《Shanghai,New York》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21:1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香港的城市文化自80后夫妻何而来?千头万绪当然谢婷婷无从一一细说,但海派房子文化的延续却肯定是其好幸福讫今为止我依然认为中[url=http://media.china.com.cn/cmlx/66958.html]百度[/url今为止我依然认为中国流行音乐最辉煌的顶峰是属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那个乱世的,而地点就是上海,当法国香颂、美国爵士和苏浙小调能集结一起相安共处时,一种包容并蓄的音乐文化也就自然而然的诞生了。其实不用我多言,直到多年后的今天你仍然可以从王家卫的电影音乐里听到那个传奇时代的华彩妙章,一部《花样年华》的电影原声就是最好的印证,哪怕你的音乐消化能力再弱,面对如此的丰盛也必定会醉心其间。
   而如果说王家卫一直有用倒退的方式回忆那段历史的话,那么罗文从出道直至病逝,就从未有片刻离开过这段历史,甚至可以说他是香港乐坛为数廖廖的几位对上海文化一直倾心承继的歌手,虽然越到后来,这种承继有种日趋于形式的奢华而少了文化意义上的开拓,但大凡一个人对一件事如果真能在用料和用心上下足功夫的话,同样会取得不俗的效果,传说中的柳三变不正是如此吗?!
   世纪之交的罗文又启程去了纽约,也可以说他的脚步踏上了美利坚,而灵魂却飞到了七十年前的上海,当“摇摆”(Swing)与“摇摆”横跨岁月悠悠和两个半球的距离相逢时,沉睡的记忆理当被唤起,即使你无缘亲历那个时代,音乐里那种跳动如昨的历史疤痕想必也会轻触于你的脸颊对你说些风尘的故事。
   罗文的嗓音依然是那个阴柔多过刚猛的男声,过一点就会是娘娘腔,而少一点则就又不属于老上海,拿捏火候到味也是他能在新时代被人衷爱的关键。这次远赴纽约的翻唱专辑在选曲上多是百乐门里的金牌热门曲,多年以前公子阔少耳中的奢华品,早已随着历史大幕的变化而流离于民间,经事者早已香消玉陨,就连老唱片也再难寻觅,那就轻轻拾起这些旧时的音符吧!尤如罗文歌唱时的轻柔音量。编曲也是过去式的、美国式的,属于上个世纪最为经典的奢侈曲风——“摇摆乐”,也许老美的乐手在拨动Double Bass和轻敲Drum时无法想像老上海的种种传奇,只能代之以一种自由式的亲适,但罗文是懂的,哪怕嘴里说得是字正腔圆的白话,毕竟是异音同宗,如果不是这样,他无法将《我要你的爱》唱得如此暖昧,可以想像要是换作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来演绎,那么只要是他那铜铃般的大眼一瞪,就会把这种东方式含蓄风情破坏得一干二净。换到《假正经》,同样是对中国文化的绝妙演绎,西方式的调情场面,背景是水晶制的吊灯和波乐图的红葡萄酒,唱腔也是黑人式的粗砾和低沉,但情调却又完全是东方古典式的眉目传情,欲言又止再加宿命情爱的纠缠不清,身体背着四书五经,而灵魂却早已游离于情欲的欢爱,这样的小曲儿写得可真是高明啊!若果你细心你就会发觉,这些歌曲几乎都是当时红极一时的女星们唱红的,怨女的视角无法改变,唯一能变的就是罗文所加上的痴男般的重温,男人太感性不是好事,但男人一旦感性起来,可真又是一件能要人命的事,无法想像吗?请和罗文一样把等待的主体换成男性试试,从“想得我肠儿寸断,望得我眼儿欲穿”,直到“左三年、右三年”的“情愿受煎熬”,如何能不动人?!
   唯一有点儿不同的选曲是《南泥湾》,开垦的艰难早已被历史的尘埃掩埋,理想主义的升化也早已被风烟吹散,剩下的只有“波萨诺瓦”(Bossa Nova)里的勾弦吉它和电颤琴,同样是汗水,也因为这种闲适的热带爵士风情而被风离出臭汗和香汗之界,能说什么呢?香港、上海或者纽约,他们都是曾经的南泥湾,而建设初期的理想也总是让人无限回味的。
   那么就让我们延着这条东西之路摇摆下去吧!周璇已逝、陈歌辛已逝、罗文已逝,但大上海那种包容并蓄的风情万种却会慢慢地沉殿下来,变成永远的文化传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4-22 18:08 , Processed in 0.2118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