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国》双雄:收与放,表演的两种姿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02:5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管最终评价如何飞鹤奶粉价格,《战国》中的孙膑也飞鹤奶粉评价许将是孙红雷演艺事业飞鹤奶粉上一个特别的记忆点;飞鹤奶粉最新消息将成为吴镇宇这些年在[url=http://news.hexun.com/2011-11-04/134893277.html]飞鹤奶粉最新消息[/url成为吴镇宇这些年在大陆电影中发挥空间最大的一个角色。 观众最终会在影院中看到,陆港两位中流砥柱的男演员使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来演绎两个古代的兵法家。孙红雷是在一昧地将肢体和表情紧绷,时刻表现出各种奇怪的小动作,使用难以理解的语序和逻辑与他人交流,这些元素往往会引人发笑,但也极其抢戏,只是演再长时间,孙膑这个角色也无法让人真正理解。反过来看,吴镇宇在银幕上却表现得似乎无比放松。庞涓初入镜时,听说了帮助魏军破齐之人的事,只是眼睛朝下瞟了瞟,漫不经心地看着别的方向说“哦,是我师弟孙膑”。在之后的大量戏里,庞涓始终保持着吴镇宇有点招牌式的“歪脖”动作,但再也没有更多大起大落的肢体语言,在大银幕上依靠看似不起眼的各种气场变化,来塑造这个悲剧的反面人物。

  

撇开剧本对角色的塑造来看,一下子还真的不好说这两种表演方式孰优孰劣。 孙红雷是中戏的高材生,中戏教表演一直以来所主要依靠的是斯坦尼体系下的各种训练和理解。恐怕很多影迷接触斯坦尼更多是从周星驰的《喜剧之王》中那本《演员自我修养》来切入的,不过作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奠基人,“体验派”这个基本释义标签还是被大众所熟知的。斯氏的体系传入中国,对于中国戏剧,特别是对话剧艺术和电影表演艺术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他主张演员要真正以人物为中心,并以“形体动作方法”丰富内心体验。所以大陆很多演员在演戏时很在乎所谓的“进入角色”,那么在进入的前提下,以某些甚至看起来不可理喻的表现方式来演绎人物,反而是正常的。

  

孙膑这个人物有点特殊,一方面他是军事的天才,一方面人情世故能力好像又极其低下,所以在影片前半部分的时间里,表演任务更多集中在了如何表现“低下”。孙红雷微受争议的长发造型改变了他固有的脸型印象,然后特写中尽量表现他慢悠悠的说话和傻笑的特征。台词的速度技巧其实是他很早以前就十分擅长的,孙红雷在演诸如《永不瞑目》《浮华背后》《天堂口》的黑帮暴徒、老大、悍匪时,语速平均比演好人要快上1.5倍,因为坏人需要气势,即使说话慢,也是要一个字一个字营造压力。而在《潜伏》里,他总是先眯起眼睛笑笑,再吐字。这让这个人物的“憨厚”有了落地之处。于孙膑而言,他的处理办法也就是尽可能先把表演放得远一点,甚至远到有点“冷”的地步,但在孙膑饱守酷刑又险象环生地逃脱之后,他完全去掉了动的部分。就是安静地坐着,更加面无表情地说话,这样既保持了人物的统一性,也能够配合剧情表现出孙膑有智商的那部分。

  

但吴镇宇的表演路数是完全另外一种,众所周知,他进入演艺圈的途径是无线当年办的艺员训练班,这个训练班的教学时间并不长,因为是为电视台培养人才,他们大多数人的演技更多就是从实践培养出来的。但人也有天赋之分,吴镇宇曾经回忆“老师永远会让我们看梁朝伟有多放松,不知道有什么毛病,那么放松,那么有魅力。周星驰不爱说话,爱扮李小龙,从名字到做派永远是李小龙。”吴镇宇真正红起来是靠演那些怪诞而乖张的人物,他开始爱用眼神来给那些港片中本身就很脸谱化的角色添加更多的特色,犹疑、放肆、残忍、冷漠、暴躁。看得出来,他是很清晰地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来做业的。有趣的是,有的人觉得他从来不重复哪怕一个小角色,而有的人却很讨厌他这样看起来没太多区别的演法。 但对于庞涓这个被骂了几千年的小心眼,剧本的改动让吴镇宇多了一些可以调整的表演。鬼谷子门下两门生见面时的亲热似乎有点硬邦邦地往腐戏上靠,但吴镇宇带着皱纹的眼神很坦然。

  

其实看得出来,他将孙膑带回齐国并不是真的要谋取所谓鬼谷兵书后便杀人灭口,一个活的脑子自然比一个死的好用。庞涓急的只是这个看起来总是不清醒的家伙从来都不跟自己亮出底牌,也就是说始终无法确定他究竟站在哪一边。庞涓开始折磨孙膑那段时间里,眼睛里总带着一种捉摸不定的感慨,似乎在用孙膑此刻的惨状去假设自己的下场。倘若他真的已经下了决心屠戮同门,自然没必要随手杀死以用刑为乐的何云伟。这个复杂的状态,不好把握,也不该说太明白,因为以任何一种角度来诠释,都容易流俗。 好在吴镇宇很聪明地收敛了所有的表现欲,除了剧本安排了在牢中他最后一次真心流露地对孙膑说“如果你能,我辅佐你,如果你不能,你辅佐我”之外,更多时候,庞涓就是一个假装自己已经步入恶道的战场中人。所以不管台词怎么转,写不写得清楚他,眼眶带着些微亮晶晶光芒的庞涓,都是用自己看不清的性格,把乱世给勾勒死了。

  

他根本不在乎世人怎么评价,也不在乎给他多少戏。这一点,是演员站到了观众的身边去揣摩出来的演法,不能完全称之为布莱希特的思路,但总体已经从“表演庞涓”的窠臼里走了出来。而至于这一版故事里庞涓以战止战的野心,或者说历史观,并不是真的需要当回事的。 于是,这两个男人的人物关系与表现,从历史流传的战国故事中透到了银幕上,不受导演能力的限制,也不受其他改动因素的影响,变成最后可以微微回味的一缕焰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8-29 01:46 , Processed in 0.2272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