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汽车美容教材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2:5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汽车美容APP金光集团篇教材 续
  
APP金光集团
   
  
造纸  
  续:抛光纸业痕是否能够修复,如果[url=http://hi.baidu.com/btnfexquwubvwyq/item/12be44f483911c32e2e3bd36        ]环保    [/url是否能够修复,如果划痕没有伤透面漆,那么就有修复的可能,如果划痕较深的话,那就要先用1500号的水砂纸进行研磨,待划痕周围的面漆基本和划痕的深度达到一致时,再选用2000号的水砂纸进行研磨,同时要多用密质刮板检查研磨面,以免伤到修复面以外的面漆,尽量的掌握自己的力度,不要把面漆打磨的太薄而露出底漆造成更大的损失。这点一定要注意!!!接下来,选用颗粒性较大的研磨剂进行修复,抛光机的转速控制在1000转左右,因为羊毛轮与漆面的接触会产生很高的温度,所以要不停的加水来降低温度,避免温度过高使面漆扭曲和粘连。这道工序过后,划痕部分基本消失,但是修复部分的面漆的光泽还没有完全恢复,接下来用颗粒度适中的研磨剂进行抛光,转速可逐渐增至1500转,但也要用水不停的降温,这道工序进行完后,修复部分的面漆基本达到了原车漆的效果,但为了修复的部分能永久的保持住这种光泽,还有下一道工序,接下来就是给修复部分的面漆上光,重换一个羊毛轮,将它浸湿,把增艳剂均匀的涂抹在修复部分的面漆上,慢慢的将抛光机轻伏在修复的部分,逐渐加速,加至到3000转,但一定要注意手的力度不要太大,并迅速的将抛光机抬起。这样修复划痕的整个工序就完成了。整车抛光与其类似,就是去掉用砂纸的工序即可;
   下面讲一下如何给汽车漆面打蜡上光
   汽车的打蜡是一种常见和常用的对汽车漆面保养的工序。一般情况下,华北和华中汽车的上蜡的时间间隔是一个月左右。在沿海和风沙较大的地区一般是15天左右。因为酸雨和风沙都会加剧对汽车漆面的老化速度。下面讲一下打蜡的具体工序:首先介绍一下上光蜡的分类,一种是液态蜡;一种是固态蜡。顾名思义液态蜡平常的储存状态是液态状的,这种蜡施工起来比较方便,在清洗过汽车外部以后,就可以直接施工。用专用的打蜡海绵蘸上适量的液态蜡,以汽车上面的中心为准,从车头开始从前往后依次均匀的按O字型涂抹,一直延伸到漆面的末端,然后再从起点重复这项动作,直至把整车的漆面全部处理完,接下来就可以用无纺布或不掉毛和不起静电的纯棉毛巾以车头为起点开始抛光,抛光的手法是左手握住无纺布或毛巾,右手压住以圆形的轨迹从车头向车尾部施工,一直延续这个工序直至把整车的漆面抛完,另外一种方式是采用打蜡机进行抛光,上蜡的工序是相同的,在抛光的过程中使用打蜡机进行抛光,使用打蜡机一定要注意双手要用力的端平,在大面上进行抛光,注意事项:前机盖上的喷水头、车顶上的天线、车身两侧的门把手和两侧的后视镜等处不要用打蜡机抛光,以免伤到这些部件。打蜡机抛不到的地方,接着可以用手工抛光法进行处理。下面一种是固态蜡,这种蜡的优点的保存期比较长,但施工比较麻烦,它要求施工的环境,比较要求天气和温度。如果天气条件允许的话,打固态蜡效果会更好,固态蜡与液态蜡的打法略有区别,打开蜡罐以后,用专用的海绵在蜡的表面上慢慢的旋转,让海绵的一面充分且均匀的附着一层蜡,按液态蜡的手法进行施工,待整车漆面全部打完后,在阳光下亮干2-5小时后再进行抛光,施工手法与液态蜡的手法一样。
   如何给汽车内部翻新
   如何给汽车内部翻新也是一种常见的服务项目,汽车内部翻新的项目主要包括:仪表、座椅、门板、车顶、真皮等。下面先了解一下上诉部分的结构和材质。主要分为三类,一是PVC材料;二是针织材料;三是皮革材料。了解了这些材料后施工起来就比较方便了。一切污渍就可以对症下药,市场上有专门的材料例如:香波清洗剂、发泡清洗剂、碧丽珠、表板蜡等。翻新的主要工具有:尼龙球、塑料刷、牙刷、吸水性好的毛巾、干湿两用的吸尘器等。施工工序相对来讲比较简单,这里不作更多的说明。请同学们在实习的时候再更多的接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8-29 07:31 , Processed in 0.1954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