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是条长长的痕迹——有感沙龙病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01:5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史是条长长的痕迹圣元,很多时候是需要时间圣元的洗礼才能让我们知道[url=http://guba.eastmoney.com/look,000868,3018673887.html]评估[/url们都只能听到一方面的声音,因此无法对巴以争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我们有多少人知道:
  
  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是同一民族-闪族的两个分支,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生活习惯上会有那么多近似点的原因了;
  
  以色列是在苏联的大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以色列当时的领导人(好像是本.古里安,记不太清楚了)是个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兼共产主义者,以色列的集体农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以色列谋求建国时,曾经与当时的实际控制者英国进行了武装斗争,方式方法有点像现在的巴勒斯坦人。三叶草提到的独眼将军达扬当时就是积极分子,如果没记错的话,他们炸死了英国派在当地的最高统治者。
  
  而美国出于对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考虑,开始一直对以色列的建立持保留甚至否定态度的。而英法则出于制约阿拉伯人和与美国进行抗衡的考虑,反而支持犹太复国。所以是苏联和英法而不是美国促成了以色列的建立。一直到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前,美国都是站在阿拉伯国家这边的。
  
  但随着埃及的革命和纳塞尔的上台,苏联倾向了阿拉伯世界。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索就是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导致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军队宣战导致的。这时候,美国是坚定站在阿拉伯一边的。它的目的是为了驱逐英法在中东的控制力。
  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结果是英国和法国在中东势力的极大削弱,而纳塞尔成了阿拉伯的民族英雄,并导致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复兴。纳塞尔热衷于阿拉伯世界革命,并且要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曾经已经与别的国家签署了合并宣言),这直接威胁到了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的阿拉伯传统势力(王公贵族)的权力,并且纳塞尔亲苏联的政策也让美国不悦,从而使其开始支持以色列。补充一句,美国二战后的几位总统都比较反犹。
  
  英法在第二次中东战争后,出于能源和其他考虑,随着对阿拉伯世界控制力的灭失也开始走上了亲近阿拉伯世界的道路,因此他们不再是以色列的盟友。
  
  第三次中东战争虽然是以色列首先发动的,但它当时也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先发制人的举动,因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阿拉伯国家已经屯重兵于边境。这次战争以色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扩张了几倍领土,并且现在经常提到的加沙半岛还有叙利亚的高地,都是以色列在那时候取得的。
  
  这场战争是分水岭,一方面成了阿拉伯世界的奇耻大辱,导致了纳塞尔和其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衰败,另一方面又极大的改善了以色列的防御格局,使其中心城市不再暴露在阿拉伯世界的炮火之下。同时,也让美国认识到了以色列的能力,从此美国开始站在了以色列这一边。
  
  而第四次中东战争是第三次的延续,是阿拉伯国家为了挽回第三次战争损失而发动的,这时埃及的统治者已经变成了塞达特。一开始以色列由于猝不及防而遭受了比较大的损失,但它们很快扭转了局面,最终完胜埃及、约旦和叙利亚。当时以色列已经占领了西奈半岛,也就是说几乎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并且打到了距大马士革仅一百多公里的地方。后来是因为苏联威胁要干预,才使战争结束。
  
  这场战争使阿拉伯世界真正认识到了以色列的实力,也使他们意识到战争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在美国的斡旋下,以色列与埃及签署了戴维营协定,两个仇视的国家走到了一起。以色列承诺归还西奈半岛,双方约定放弃武力,并且萨达特还亲自前往以色列访问。这导致了埃及在阿拉伯世界被抵制,并且使萨达特在阅兵仪式上被暗杀,当时幸存的穆巴拉克接管了权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立场,与以色列保持较为冷淡的关系。但仍然是美国的盟友,并且接受其援助。
  
  而约旦由于经济实力较弱,同时也出于对国内巴勒斯坦人实力壮大的担忧,也转为与以色列保持友好关系,并将巴解总部和许多巴勒斯坦人驱逐出境(它们后来进入黎巴嫩,为以后的冲突埋下伏笔)。
  
  所以与以色列接壤的敌人只剩下叙利亚,而其因为实力有限,只能奉行不战不和的政策。借着巴勒斯坦人进入黎巴嫩,和黎自身政治环境的混乱,叙利亚支持真主党民兵和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发动袭击,致使以色列在82年入侵黎巴嫩,剿灭巴勒斯坦武装。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包围了阿拉法特,并且迫使其流亡到突尼斯。在这期间,以色列还和叙利亚在贝卡谷地发生了小规模的正面冲突,但以色列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这也是叙利亚后来不敢干涉的主要原因。
  
  所以中东历史就是以暴易暴的历史,现在口口声声指责以色列不遵守联合国决议的人,恰恰就是当时拒绝承认联合国关于巴以分制决议,并且出动阿拉伯联军发动第一次中东战争妄图消灭以色列的国家。
  
  以色列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它能抵抗住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生存并且发展到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他们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更离不开他们人民那种经历大屠杀后那种致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
  
  好像在很多国人眼里,以色列都是个嗜血成性的国家,被视为侵略者。这当然与我们自己的宣传有关,我们听到的声音太单一了。我们当然在政治上应该支持阿拉伯国家,因为我们需要它们的石油,而以色列不能给与我们什么。但这不妨碍我们把一些事情弄清楚。
  
  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阿拉伯会议发表决议谴责以色列,但那些大腹便便的王公贵族们有多少是真正为了巴勒斯坦人呢。巴勒斯坦人在许多阿拉伯国家是最受歧视的,阿拉伯人是不会把它们当自己人的,就象对待伊朗人一样。巴勒斯坦人只是它们手上的工具。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整天往你家窗户上扔石头,你会怎么反应。所以说一巴掌拍不响,单纯指责某一方都是很片面的。
  巴勒斯坦人恐怖袭击最猖獗的时候,往往就是双方准备或者正在进行和平谈判的时候,或者是正在履行某一决议的时候,恐怖分子的用心明白无疑。所以说有的人根本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而关心的是自己的政治目的。
  
  战争和暴力行为能解决一切吗?以色列现在所占领的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是最贫瘠的土地,较之归还埃及的西奈半岛丰富的石油、旅游和航运资源,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可见以色列占据它只是从安全利益的角度出发。
  
  而以色列现在面对的,却是一直想把它赶到海里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谁会轻易把自己的底牌打出去呢。
  
  拉宾为什么会被暗杀,就是因为他冒犯了国内少数极端分子的意志,可见他做出了怎样的牺牲。而他之后的总理巴拉克,提出了一个被以色列国内大多数人骂为卖国的和平方案,却仍被阿拉法特拒绝,因此感到受到侮辱的以色列人只能作出的反应就是:妥协的巴拉克下台,让持强硬态度的沙龙上台。
  
  和平有时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包括牺牲,就象拉宾和萨达特一样。但这决不意味着搞什么自杀袭击就是正确的,这样只会让两国人民彼此更加仇视。而阿拉法特现在没有精力或者说没有能力再让和谈继续下去,他只能维持现状,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国际上的主要国家包括阿拉伯世界的埃及等都开始冷落他的原因。
  
  很多时候狭隘的民族主义会很容易被煽动起来,但最终受损的还是老百姓自己,怨怨相报何时了。其实抱着积极的态度看问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呢。难道巴勒斯坦人真的相信那些鼓动他们当人体炸弹的领导人会给他们带来幸福吗?
  
  如果你的对手愿意和你谈判,你当然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武器;但如果他只想杀死你,你会如何面对他呢。现在的形势是谁也不可能消灭谁,只能是共生,但许多巴勒斯坦人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观点。这是基于仇恨而不是理智的判断。就象以色列的定点清除反而给与他们谈判不能带来的安宁,那是不是会更加鼓励他们这么做呢?
  
  看清问题的本质,会让很多问题得到解决。中东问题是大国间相互博弈的结果,也是利用与被利用的产物。
  
  目的决定方法的正确性。同样,但我们需要达到某种目的时,也许只会提到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而历史不是短短几十年就能盖棺定论的。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自己以前的信息是那么不对称,那么片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4-27 07:18 , Processed in 0.25872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