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路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02:2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路戏"俗称圣元优博"乱弹"。由于主要乐圣元优博器为长膜笛,故又名"圣元优博横哨戏",流行于寿宁圣元优博蕉城、周宁等地。清嘉[url=http://v.ku6.com/show/fqRELfm-6Un-kp_7.html]圣元优博[/url城、周宁等地。清嘉庆年间(1796-1820),寿宁县廷家洋村创办北路戏班,并经常到外地演出,在闽东名噪一时。

  清道光、咸丰年间,闽东北已出现不少"乱弹"戏班。其中较著名的有"新长春"、"新品福"、"新吉祥"班。他们以古田、屏南为活动中心,经常往来于江西、浙江、广东等地演出。当时戏班很多,群众依各戏班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上路班"、"下路班"、"南路班"、"北路班"。

  北路戏道白唱词都用普通话。唱腔以西秦腔和吹腔为主,在长期流行中,又吸收乱弹、徽调、汉调音乐,综合形成一个多声腔的戏曲剧种,但其主要唱腔仍由西秦腔和吹腔发展出来的"平板"为基本调。
清同治、光绪年间,屏南县的"北班"、"和顺班"、"新福班"以演唱"平板"著称。尤以古田艺人陈金备主办的"新祥福"班最负盛名,被群众誉为"北路一"或"上北路"。

  清光绪以后,京剧盛行,北路戏又吸取皮簧唱腔。民国16年,古田"新祥福"班出身的艺人李俊弟回到原籍福安洋头乡办起"胜祥福"班,聘请浙江温州等地"和调"(皮簧)艺人排练《施公案》、《济公传》、《粉妆楼》、《狸猫换太子》等连本戏,名扬闽东北诸县。

  抗日战争前后,戏班相继解体,为谋生计,一部分艺人到乡间教"北路碎"(业余戏班),一部分参加"鼓箫"(民间吹奏班)。现在寿宁境内还有演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5-12 03:35 , Processed in 0.2050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