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种历史造就的音乐——桑巴和法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22:1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就巴西和葡萄牙两移动实名国的民族音乐——桑巴用友移动和法朵——都绝对称不移动实名上劳动号子,桑巴节奏移动商街不适合在劳动时歌唱。[url=http://www.ufadmin.com/]移动实名[/url适合在劳动时歌唱。它们是纯粹的精神需要的产物。
   不种水稻的民族是懒惰的民族,水稻对精耕细作的要求锻炼了这个民族起早摸黑的勤劳品质。于是,那些无法达到水稻的苛刻要求的民族,就彻底将其抛弃——有漫山遍野的果子吃、有取其不尽的鱼可以捞,他们干嘛要种吃力不讨好的水稻呢?这里我们谈谈巴西和葡萄牙,以及他们唱的那些歌儿。
   就巴西和葡萄牙两国的民族音乐——桑巴和法朵——都绝对称不上劳动号子,桑巴节奏太快、法朵却太缓,都不适合在劳动时歌唱。大多数民族音乐起源劳动号子这一说在它们身上行不通。也因此证明了它们作为音乐的动机更纯粹,它们是纯粹的精神需要的产物。而之所以将这两者一起谈论,也是因为其不解的渊源。
   葡萄牙的法朵起源自巴西的桑巴,桑巴的产生离不开葡萄牙人的介入。这么说,相信一定会引来非议——法朵和桑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音乐类型,前者是欧洲的,后者是美洲的(甚至可以说是非洲的),怎么可能产生这样的关联?
   故事是这样的,14世纪以来,葡萄牙殖民了非洲不少国家,15世纪后又开始殖民南美的巴西,并带入非洲黑奴和巴西土著一起开垦种植园,在劳动之余,两大洲的劳动人民就开始交流劳动心得和被压迫的辛酸史。一开始,因为语言不通,就用音乐舞蹈来呼应,好在他们的音乐语言没有像欧洲那样有这么复杂的音乐体系,很快就沟通成功,平且大家都是乐天派的性格,加长巴西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大家就经常在茶余饭后(虽然是粗茶淡饭的)开始跳跳舞、弹弹琴。
   而那些最早表现出一定音乐天赋的,就被葡萄牙种植园主挑中,教会一些欧洲传统乐器和演奏技法,以在相应的庆典(很像现在的狂欢节)时跳舞助兴。由于欧洲音乐的介入,当初还显得杂乱无章的土著音乐、舞蹈,就规整起来,也有理可循了,这也就是最早的桑巴音乐。
   那么幽怨的法朵怎么从欢快的桑巴中形成?大家可以参考Bossa Nova的形成过程——美国人和一些生活较为轻松的巴西人将桑巴节奏减慢,再融合爵士。法朵也大抵如此,只是背后的故事有那么点辛酸。但葡萄牙人看到这些巴西土著和非洲土著如此和谐并快乐的一起生活、一起跳舞、一起唱歌,就心生后悔将他们凑在一起,又想想自己离家几万里,思乡之情油然而起。再后来,在18世纪初,巴西独立,其他殖民地又被英国取而代之,这些葡萄牙人即使怀恨在心,也只好先回来了。带回来的就是这样一种哀怨的、结合巴西当地音乐和欧洲叙事民谣的法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9-14 05:52 , Processed in 0.2360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