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养好的习惯就等于在教育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9:0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什么是习惯。3g无线路由器价格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3g无线路由器报价定义来阐述:习惯就是3g无线路由器评测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3g无线路由器哪个好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url=http://net.zol.com.cn/150/1504891.html]3g无线路由器怎么用[/url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他自己看不见,因为习惯就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潜意识表现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为。我们每个人身上一定有很多好的习惯,也一定有些不好的习惯。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想想看,我们哪个家庭、哪个学校,经常进行这样的教育?翻东西,是儿童时期的一种习惯,是一种好奇。小孩去串门,看到人家的抽屉,挨着个儿地翻。爸爸妈妈下班了,孩子就翻爸爸妈妈的包。但是,对儿童来说,这是一个特点,不是一个缺点,他就是好奇,他的社会化程度很低,他还不知道要尊重别人。

  这个就是教育的欠缺。如果大人不及时纠正和教育,他翻惯了,就成了习惯。

  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他们测算是21天。当然,21天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我们很多的行为重复不止21天,形成的习惯就很牢固。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一般需要30天至40天。总之是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再来看一个正面的例子。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我们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

  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实际上就是从好的习惯开始。

  这样的故事我们还可以讲出很多。我们可以发现根深蒂固的习惯,不好的和好的,几乎都跟教育有关,但是我们却越来越忽略这些问题。我们太重视孩子的功课怎么样,分数怎么样,名次怎么样,实际上一个人的习惯怎么样可能更重要。

  在2003年召开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上,为中国公民出境后的不文明行为“会诊”,居然成了关注的焦点之一。

  北大教授葛晓音代表在国外工作多年,谈起同胞在国外的表现,葛教授皱起了眉头。她说,在日本的地铁里,中国游客总是没有排队候车、先下后上的习惯;日本人乘车或在饭店里吃饭时很少大声喧哗,但中国游客却喜欢成群结队地大声谈笑;还有,在旅游途中走累了,我们的同胞会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去欧洲旅游的一些中国游客,对西方文明的文化古迹不屑一顾,最大兴趣就是大包小包地买名牌……

  “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国外的表现,太令人伤心了。”北大校长许智宏代表一谈起这个问题就连连摇头。

  许校长想起了同胞系着领带,把衬衣穿在裤腰外面,背着双手,迈着四方步在国外逛街的情形。在飞机上,中国游客总是等不及飞机停稳了就起身打开行李箱,即不安全,又不礼貌。1979年许校长第一次到伦敦时,发现人们在公共场所讲话的声音特别低,并且“谢谢”、“对不起”常挂在嘴边,但是直到今天,如果你在国内与同事或家人之间凡事说“谢谢”,有时也会让人觉得很不正常。至于随手丢垃圾、随地吐痰的坏习惯更是数不胜数。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李燕先生说起吃自助餐:我们有的同胞是眼大肚子小,盛的时候抡圆了膀子,结果剩下一大堆,这是吃自助餐的大忌;还有的吃完饭,用叉子剔牙,举把叉子使劲在嘴里剜,那丑态就甭提了。其实应该怎么做,中国两千多年前的《礼记》中就写过了。

  李燕说,一个朋友来做客,提起了前些日子带团出国的事就觉得脸上臊得慌。这位老兄带的是个由文化干部组成的赴欧考察团,没想到好几位团友“一口老痰,从意大利一直啐到了巴黎。飞机上不让随地吐痰呀,一下飞机,憋了一路的老痰直落到停机坪上。清完嗓子一抬头,旁边竟然立着一块中文牌子:请不要吐痰。显然,这牌子是专门给中国人立的,丢人啊!”

  为什么总是会有中国游客到国外给中国人丢脸呢?“两会”代表们经过“会诊”得出了结论:在国内养成的不良习惯是不文明行为的“病根”。

  还有一些习惯和做法,属于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到国外就成了忌讳。许智宏代表说,我们的国人常常喜欢相互谈论各自的收入、家里的住房条件。即使初次见面,也会有热心人询问独身女结婚了吗?有孩子了没有?但这些“热心肠”到了国外就会让外国朋友认为没有礼貌,甚至反感。有人以为这是东方人的习惯,东方文化的产物。但日本同为东方国家,日本人却不会问你过于私人化的问题。

  马文普代表曾在北欧留学和工作了8年,并访问过60多个国家。他从公民的行为习惯讲到了公民素质,说:提高国民素质第一靠教育,第二靠制度,第三靠监督。他说,旅行社、单位、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展开文明教育,形成一个处处讲文明的社会环境。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哪里有习惯,哪里就有神经系统在工作。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也就是说行为的习惯性越深,反射性就越强,习惯是刺激与反应的稳固连接。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有不良习惯的时候,你就想到是他的神经系统在工作,很顽强地表现出来。但是,这个神经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另外神经体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这就是说,经过教育,经过培养,人是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新的反射的,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运的,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多有意思呀。

  乌申斯基还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  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我概括一下就是: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莞市汽车网 ( 粤ICP备10001045号

GMT+8, 2025-8-12 07:00 , Processed in 0.1777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