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标题:
盯住制度与泰铢危机
[打印本页]
作者:
大申董阿
时间:
2013-11-27 19:58
标题:
盯住制度与泰铢危机
泰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研究
王宇
到目前为止,从盯住汇率制度走向浮动汇率制的路径大致有两条,一是顺应经济改革的方向,在改革中主动退出盯住制度、走向自由浮动;二是在危机冲击下,不得不放弃盯住制度,被动走向浮动汇率。前者的代表主要是欧洲新兴经济体,比如波兰和智利;后者的典型主要是亚洲新兴经济体,比如泰国和韩国。本文的分析表明,泰铢危机是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泰铢危机的根源是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一、盯住制度使汇率失去调整功能,造成经常项目逆差
1984年6月,泰国开始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篮子中的主要货币与权重分别为:美元80%~82%;日元11%~13%;西德马克6%~8%。泰国中央银行每天公布泰铢对美元的中心汇率,浮动区间为中心汇率的±0.2%。在此制度安排下,泰铢对美元的汇率长期维持在25∶1左右,成为实际上的盯住美元制度。
1985~1994年,由于美元持续走低,泰国获得了极大的本币贬值效应,出口持续增长,经济快速发展。1986~1994年,泰国出口增长率达到22%,经济增长率达到9.5%,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新浪财经注:原文如此 实际上泰国不是“亚洲四小龙”,而是被称为“亚洲四小虎”。“亚洲四小龙”通常指: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亚洲四小虎”通常指: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
)
从1993年起,在“互联网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出现了较长时间的繁荣。1994年5月,国际外汇市场发生逆转,美元对主要货币由贬值转升值,美元指数持续上行。由于泰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泰铢不得不跟随美元大幅走高,泰铢升值对出口和经济增长产生了严重冲击。1991~1995年,泰国出口增长率为18.9%,1996年急剧下降为-0.2%。1991~1995年,泰国经济增长率为8.6%,1996年大幅下跌为5.9%。1994年,泰国经常账户逆差为89亿美元,1995年为140亿美元,1996年达到163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4%、8.5%和9.1%,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水平。
黄金
—
炒黄金
—
炒黄金平台
—
黄金平台
:
http://wenku.baidu.com/view/9b6544ed4693daef5ef73de8.html
欢迎光临 东莞市汽车网 (http://bbs.qc076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