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标题:
儿童沟通能力培训游戏
[打印本页]
作者:
你们的缠绵
时间:
2012-11-29 19:46
标题:
儿童沟通能力培训游戏
沟通能力是指人们三人 能够进行清晰交流和公张着 开反馈的能力。沟通能认得 力所要解决
的战斗 地传递信息,并且集中[url=http://guba.eastmoney.com/look,600734,6018426343.html]血口 [/url传递信息,并且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的反馈。在孩子生
长发育过程中,随着他对世界认识的逐步深入和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社会化程度
会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沟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台湾学者林宝贵的观
点,“沟通是接收或提供咨讯、感情与态度的过程”。
良好沟通能力的基本要求是:
1.能够倾听他人的想法;
2.能够利用多种渠道从别人那里得到信息;
3.能够有效地在沟通中推断出话语隐含的意思;
4.能够清晰地理解复杂的意见;
5.能够确保言行一致;
6.能够鼓励人们公开表达他们的想法,以及分享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可信赖、有亲近感的人,要让孩子能够用~系列不同的交
流方法和模式来交流。确保孩子表达的是真实的消息,并且能够以引人注意的、善
于多样化的方式自由地传达真实有效的信息,让他喜欢与别人交流并能够倾听别
人的看法。
为此,在课程中,孩子需要经过严格和相对有效的评估,同时利用分析工具把
注意力放到自己相对弱势的方面去。孩子应该对有效的沟通者所采取的行为进行
评论,无论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当机会来临时,必须尽力去实践这些习惯中的某
些方面。
下面是提高沟通能力的一些要点:
1.在得出结论前让别人把话说完,尽可能集中注意力。
2.利用得到的消息来计划该说什么以及如何去说,以便信息能比平常更好地
被接受。
3.利用不同的交流方法或渠道进行试验,以便吸引更大范围的人群。
4.用记事本来记录重要的反馈与意见,同时尽可能在面对面的基础上直接与
人交谈。
5.在各种场合中聆听他人的主要观点或问题,同时提出坚定的个人观点。并
把这个观点用一种清晰的方式表达出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持有这种观点。
建绳房
【游戏目标】
锻炼孩子的领导能力,增强同伴之间的沟通能力,从而达到和谐完成任务的目
的。
【游戏要求】
时间:30—40分钟。
人数:全体参与者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为5人,共有15人组成。
道具:3条绳子分别为长度20米、18米、12米,15个眼罩。
场地:空地。
【游戏内容】
第一阶段
1.先把15人分为3个小组
小组1:20米的绳子。
小组2:18米的绳子。
小组3:12米的绳子。
2.发给每人一个眼罩,并通知他们带上眼罩后
小组1:建一个三角形。
小组2:建一个正方形。
小组3:建一个圆形。
第二阶段
当完成第一阶段后,告诉3个小组的全体人员,要他们统一起来建一个绳房子。
有关讨论:
你对比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哪一个阶段更加混乱,为什么?
【游戏评价】
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可以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适合同学之间玩耍。在游戏的第一阶段,应该让孩子自己参与评价自己游戏的成果,让他们总结为什么不同的小组会有不同的成绩,并相互给其他小组提改进建议,这时候,家长老师不要参与太多,那样影响孩子们的思考。在游戏的第二阶段,应该注意让孩子与第一阶段进行对比,找出问题,发现有进步的地方。最后,家长老师可以适当结合两个阶段的游戏情况,指出其中存在的沟通问题。
一"圈"到底
【游戏目标】
使孩子彼此以语言沟通,完成低难度活动。
【游戏要求】
时间:30分钟。
人数:不限。
道具:呼啦圈两个。
【游戏内容】
所有孩子手拉手围成一圈,用呼啦圈穿过所有人的身体回到原位。在活动过程中,只能以语言为工具,相互拉着的手不能放开,也不能用手指去勾呼啦圈。计时,可多玩几次,看最快用了几秒完成。
讨论:
1.孩子们刚才是如何完成目标的?
2.刚才最关键的改善动作是什么?
3.问孩子,平时生活中是否也能这样互动,相互模仿学习,形成公式?
4.问孩子在刚才的活动过程中对团队最有帮助的一点是什么?
变化:可以思考以不同方式传递呼啦圈。
【游戏评价】
游戏结束后可以对一些没有具体答案的话题进行辩论,这既能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特别对事事顺从和怯懦的儿童的逆向思维培养大有好处。鼓励孩子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地发表意见,这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可以在玩耍的过程中进行沟通,互相了解,达成共识。此游戏旨在检视孩子们彼此沟通的状况,同时帮助畅通沟通渠道,以推动今后的相互协作。
瞎子摸号
【游戏目标】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沟通能力。
【游戏要求】
时间:30分钟。
人数:14—16个人为一组比较合适。
道具:摄像机、眼罩及小贴纸。
场地:空地。
【游戏内容】
1.让每个孩子都戴上眼罩。
2.给他们每人一个号,但这个号只有本人知道。
3.让小组根据每人的号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一条直线。
4.全过程不能说话,只要有人说话或脱下眼罩,游戏结束。
5.全过程录像,并在点评之前放给孩子们看。
有关讨论: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通知小组你的位置和号数的?
沟通中都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你觉得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游戏评价】
让孩子体会沟通的方法有很多,当环境及条件受到限制时,需要怎样去改变自己,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同时也是一种对信息的反馈。反馈能力是指能成功地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并且能接受来自他人的直接的反馈。反馈能力的要点是“如何以一种建设性的、有益的方式向他人提供真诚的反馈,你能接受他人的训练和指导的程度如何”。一个优秀的反馈者会把反馈当成是一个可以自我改进、与他人交流经验和知识的积极的办法。
拼图游戏
【游戏目标】
培养孩子的沟通以及团队配合能力。
【游戏要求】
时间:10分钟。
人数:适合4一]6人。
道具:硬纸若干。
【游戏内容】
1.制作15张硬纸,将其打乱分拆成5份装入信封。
2.小组内每人得到一个信封,小组的任务是将信封内的卡片拼装成相同形状的正方形。
规则:
1.全过程不许交流。
2.每人手里拿到的卡片只许给别人,不能从别人的手里拿卡片(不能帮助别人拼图)。
任务:小组内的每个人将散乱的图片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最快的小组获得胜利。
陷阱:每个人自己完成以后认为OK了,就不愿将自己的纸片交给别人了。(不能自己完成就算了)。
点评:状况共有。
目标:5个人拼成同样大小的拼图才算完成任务。交换纸片即是交换资源。
【游戏评价】
让孩子理解在统一目标的指引下,资源信息要共享,彼此愿意、善于分享,将团
队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才是真正的“状况共有”。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既能培养听
又能培养说的游戏,其中还能增加孩子之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置换角色
【游戏目标】
锻炼孩子不同角色的理解表达能力。
【游戏要求】
时间:40分钟。
人数:10人。
道具:不同的图片。
【游戏内容】
1.5人为一组,一人扮演老师的角色,一人扮演班长的角色,三人扮演普通同学。
2.任务分别写在以下的角色单中,并用信封将角色单装好分给每个角色。
3.老师与同学分开做,由班长担任联系。
4.每组需要共同完成任务,如果完成任务举手示意。
同学角色单(一)
1.你只可以与班长及其他两位同学互相写备忘来书面沟通,不可以越级报告。
2.你和其他人一样,手中都有5种图片。
3.你的班长及老师将领导你们完成任务。
4.手中的图片不可露白,也不可传递。
同学角色单(二)
1.你只可以与班长及其他两位同学互相写备忘书面沟通,不可以越级报告。
2.你和其他人一样,手中都有5种图片。
3.你的班长及老师将领导你们完成任务。
4.手中的图片不可露白,也不可传递。
同学角色单(三)
1.你只可以与班长及其他两位同学互相写备忘书面沟通,不可以越级报告。
2.你和其他人一样,手中都有5种图片。
3.你的班长及老师将领导你们完成任务。
4.手中的图片不可露白,也不可传递。
班长角色单
1.你可以与老师及其他同学在纸上沟通。
2.你和其他人员一样,手中各有5种图片。
3.你的老师将领导你们完成任务。
4.手中的图片不可露白,也不可传递。
老师角色单
1.你只能与班长沟通,不能越级指挥。
2.包括你在内,每人手中都有5种图片。
3.你的任务就是找出每个人相同的一种图形,并使每一孩子均了解完成任务的答案。
4.完成任务时,请举手。
5.有任何问题,可举手请教。
6.手中的图片不可露白,也不可传递。
【游戏评价】
孩子天生好奇好问,切不可因厌烦让孩子闭上嘴巴,而应就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探索。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玩耍,增加与孩子的语言交流。如果总是让孩子一人独自玩耍,沟通交流又从何谈起呢?很多孩子见到自己的老师都感到害羞,或者不知道怎样与自己的父母以及长辈交流,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锻炼这方面的沟通能力。
撕纸
【游戏目标】
主要让孩子知道作为沟通的最佳方式,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及环境而定。
【游戏要求】
时间:15分钟。
人数:20人左右最为合适。
道具:准备总人数两倍的A4纸(废纸亦可)。
【游戏内容】
1.给每个孩子发一张纸。
2.并发出单项指令:
____大家闭上眼睛:
____全过程不许问问题;
____把纸对折:
____再对折;
____再对折;
____把右上角撕下来,转180度,把左上角也撕下来;
____睁开眼睛,把纸打开。
就会发现各种答案。
3.这时可以请一位孩子上来,重复上述的指令,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同学们可以问问题。
有关讨论:
完成第一步之后可以问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结果(也许大家的反映是单向沟通不许问问题所以才会有误差)。
完成第二步之后又问大家,为什么还会有误差(希望说明的是,任何沟通的形式及方法都不是绝对的,它依赖于沟通者彼此的了解、沟通环境的限制等,沟通是意义转换的过程)。
【游戏评价】
为了说明在孩子平时的沟通过程中,经常使用单向的沟通方式,结果听者总是
见仁见智,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执行,通常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但使用了双向
沟通之后,又会怎样呢?差异依然存在,虽然有改善,但增加了沟通过程的复杂性。
新以什么方法是最好的,要让孩子依据实际情况自己确定
欢迎光临 东莞市汽车网 (http://bbs.qc076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