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标题:
质疑“学历和职称即人才”
[打印本页]
作者:
夏日的风声
时间:
2012-11-27 19:16
标题:
质疑“学历和职称即人才”
以学历论人才,从
圣元奶粉
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文
圣元奶粉
化教育水平低的结果。
圣元奶粉
在一个文化教育水平很
圣元优博
大比例的社会,文化教[url=http://news.sohu.com/20100709/n273401505.shtml]圣元优博[/url比例的社会,文化教育水平的差距可能是人才素质差距最大、最重要的差距,学历因此成为衡量人才最权威的标准。而随着社会文化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学历的相对价值也就逐渐削减,学历作为人才评价基本标准的权威性招致越来越多的质疑和非议。
笔者就不赞成人才学历论和职称论。文凭和职称仅仅是一种经历的证明,最多只能反映人的局部能力,受教育程度并不意味着素质就高,自学成才的大有人在,高学历低素质的也不罕见。
时下,不少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时差不多都是对博士生“敞着门”,对硕士生“开着门”,对本科生“留一扇门”,对专科生“紧闭着门”,若是中专以下,就怎么敲也“不开门”了。不是在其做出了贡献的时候再论功行赏,而是在其进门时就见高低。这种以学历和职称论人才,使得没有学历和职称的人才空怀一身武艺,却无用武之地。
以学历和职称论人才,实际上是鼓励人们把精力集中到争高学历、高职称上,至于实际贡献与成果则置若罔闻。因为“人才学历职称化”的人才评价标准完全是吃大锅饭。这是一种从对人才概念认识的误区再走人人才使用误区的怪圈。
更有甚者,不少用人单位干脆把学历和职称作为确定工资高低、福利津贴发放的惟一标准,在人才使用上不是凭实绩,而是惟文凭是从。此举,让大多数学历职称较低和自学成才的人心灰意冷。由于惟学历、惟职称的传统观念影响着对人才评价标准,导致了整个社会对高学历和高职称的片面追求。空壳文凭横空出世,假的真文凭大行其道(主要是指部分函授、成教类);为了得到文凭和职称这些求职和晋升的“敲门砖”,让他人代学,请“枪手”**已司空见惯;有些投机者放下该干的事不干,让国家花钱读研、读博,为自己升官铺路;还有些人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制假卖假。
毋庸置疑:“人才学历职称化”的评价标准,已经成为人才队伍建设中最为严重的硬伤。
是骡子是马“亮”出你的本领来
一位资深的人才管理专家认为,真正的人才不应该被学历和职称捆绑死。因为一个高学历和高职称者,如果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那么他就不会被企业认定为高级人才,而只有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才是高级人才。即使他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但他善于通过不断学习、充实知识来适应社会,那么他就可能成为中高级人才。
事实上,现在不少企业在用人方面已不完全看重学历和职称。多年来,很多企业总结了一个关于人才的公式:成功=(知识+技能+才干)×态度。实践中,许多中专生、高中生,他们很有才干,而且个人心态和工作态度非常好,如果用学历门槛来排除他们,将是用人单位的巨大损失。
2002年10月9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田中耕一让世人大跌眼镜,连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都称这是“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为什么呢?因为田中耕一这个人物实在是“太小”了。43岁的他,既非教授,亦非博士,甚至连硕士学位都没有,只是岛津制作所的一名普通工程师。所以有人称田中耕一是“日本企业社会最底层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日本的阿甘”。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竟然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对全世界都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它再一次证明,人才并非取决于学历和职称。
倡导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
人为万物之灵,“才”为人中之英。人才不同于一般人,最本质的一点就在于人能以创造性的劳动超越前人和常人,有所前进、有所发明、有所创新。同时,一些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人才,就在于他无论是在创造物质财富,还是在创造精神财富方面,其成果都多于常人,对社会的贡献比一般人大。
以创造性劳动成果的不断取得作为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就可以避免以一个人过去的名气、地位、成果和影响来评判人才的弊端。因为过去名气大、地位高、成果多的人,在过去是人才。但是,其中一些人在取得成功后,或骄傲自满、或不愿意再从事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他们的现实素质早已大大降低,他们已从人才转变为非人才。
只有抓住人才对社会的实际贡献这一关键点,才可以动态地考察人才,才可以对非人才转变为人才,人才转变为非人才找到客观的评价依据。
在进行人才评价时,不能仅仅只看文凭,看他读过什么大学,上过什么学校,而是看他给社会究竟做出了什么贡献,他们有些什么业绩和经历,从而真正做到惟才是用。我们应该顺应这种时代的要求,倡导“能力至上”的新理念,将能力和业绩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依据。
对于界定人才的标准,国外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国外的人才标准既注重学历,又注重经历和业绩。他们对以上这几个标准的重视程序依次为:业绩在前,经历在中,学历在后。有人说,在英美,如果教授没有新的成果问世,就连混碗饭吃也成问题。我们要与国际接轨,就要从观念上进行彻底改革。上海的人才评价标准为我们初步提供了一个新型人才评价模式。上海的人才评价标准是一个由相关评价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分为受教育程度、资历状况、职业资格、业绩成果、专业培训、专业类别导向、地区导向等10项指标,10项指标均采取计分方法,实行量化。
实践证明,学历和职称中有人才,但有学历和职称并不一定等于有才。“人才不问出处,用人不拘一格”,一个合理的、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既会使拥有学历和职称者英才辈出,也不会把自学成才者埋没。
有关专家认为,随着各种文凭和职称的越来越多,高文凭、高职称的光环将逐渐被淡化,人才评价标准将从惟学历、惟职称到重能力、看贡献、重品行、看业绩的方向转变,个人的能力和贡献才是未来竞争的关键。
欢迎光临 东莞市汽车网 (http://bbs.qc076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