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标题: 其实朱元璋是一个好皇帝 [打印本页]

作者: 我的世界没有    时间: 2012-5-11 13:44
标题: 其实朱元璋是一个好皇帝
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url=http://yxk.cn.yahoo.com/articles/20100620/3e52.html]穿越剧大集合[/url上仅此一位。刘邦当皇帝前还是一亭长呢,毛家里还是一地主呢…而朱元璋呢?真正做到了白手起家,全靠他个人的智慧和超人的能力,他不断打下了江山,同样也殿定了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而他的大明王朝,被人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一个朝代。
  他的子孙们没有割地求和,没有签定一个不平等条约,没有和亲,就算是死也不向他人低头____这在中国历史上仅此这一大明王朝。
  而朱元璋本人虽然争议挺大的,他虽然杀功臣,但他却不像毛那样搞得全国大乱,也没有像毛那样抢夺百姓的口粮,更没有像毛那样饿死了几千万人。
  “奉天殿上是血流成河,可老百姓朕可是一个也没有杀啊…”朱元璋对待功臣虽然残忍了些,但比起毛对功臣的百般折磨至死那也算是痛快的。朱元璋治国之策
    1、发展生产,阜民之财
    2、节约开支,省民财力
    3、节省工役,减轻负担
    4、宣传教化,加强法治
    5、打击贪官,澄清吏治。
  1368年,朱元璋称帝不久,外地州县官来朝见,朱元璋对他们说:“天下初定,老百姓财力困乏,像刚会飞的鸟,不可拔它的羽毛;如同新栽的树,不可动摇它的根。现在重要的是休养生息”。
    1370年,朱元璋接受大臣建议,鼓励开垦荒地,并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地,不限亩数,全部免三年租税。他还采取强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区的农民迁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对于垦荒者,由政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规定免税三年,所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还规定,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必须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
    除了民屯外,明初还有军屯和商屯。军屯由卫所管理,官府提供耕牛和农具。明军士屯守比例是:边地军队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内地军队二分守城,八分屯田。军粮基本上自给自足。商屯是指商人在边境雇人屯田,就地交粮,省去了贩运费用,获利更丰。商屯的实行,解决了军粮问题,同时也开发了边疆。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朱元璋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在即位之初,朱元璋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关水利的建议,地方官吏须及时奏报,否则加以处罚。到1395年,全国共开塘堰大约40987处,疏通河流大约4162道,成绩卓然。朱元璋出身农民,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在他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 朱元璋还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他即位后,在应天修建宫室,只求坚固耐用,不求奇巧华丽,还让人在墙上画了许多历史故事,以提醒自己。按惯例,朱元璋使用的车舆、器具等物,应该用黄金装饰,朱元璋下令全部以铜代替。主管的官员报告说用不了很多黄金,朱元璋却说,他不是吝惜这点黄金,而是提倡节俭,自己应作为典范。在朱元璋积极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热忱高涨。
    《明太祖实录》第92卷写道,洪武七年农历八月,朱元璋给南京的官员下了一道圣旨,让他们找一块空闲土地,盖260间瓦房,供没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一个月后,他又给上海(当时叫华亭县)的官员下了一道圣旨,让他们对宋朝留下来的居养院进行翻修,修好后让没有住房的上海人居住。  这两道旨意下发之后,南京和上海的地方官很快地执行了,朱元璋很高兴,认为试点成功,在当年年底,又给中央的官员下了一道旨意:“令天下郡县访穷民,无告者,月给以衣食,无依者,给以屋舍。”(《明太祖实录》卷93)没饭吃的,国家给饭食;没衣服穿的,国家给衣服;没房子住的,国家给房子。  而且全国各地都得这么做。中央的官员一想,这办不到啊,找朱元璋解释,朱元璋说:“尔等为辅相,当体朕怀,不可使天下有一夫之不获也。”(《明太祖实录》卷95)你们在我手底下当官,就得体会我的心情,我可不想让我的百姓没饭吃、没房住!
  从中不难看出,朱元璋虽然杀功臣,但他心里想的还是天底下穷苦的老百姓,能够为天下老百姓着想,能够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一个皇帝,他就是一个好皇帝。




欢迎光临 东莞市汽车网 (http://bbs.qc076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