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标题:
洪湖渔家宴
[打印本页]
作者:
断翼的混混天使
时间:
2012-10-24 20:12
标题:
洪湖渔家宴
白莲

白莲伟库是我国南方湖区的特产伟库,尤以“千湖之省”湖伟库北产量最盛。洪湖河港伟库肥沃,雨量充足,所产[url=http://home.51.com/qy3g]移动商街[/url沃,雨量充足,所产莲米子大肉厚,营养丰富,200多年前被列为朝庭贡品。
莲米为卵形状,外面有一层褐色壳包着,两瓣中间有绝色的莲心,莲子有红莲、白莲之分,红莲为野生,又叫湖莲,产量 高,莲米略小。白莲为家养,又叫家莲,子大肉厚,肉呈乳白色,产量略低,品质优良。
莲米饱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糖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都很高。古有“南莲北参”之说。也有人 称之为“莲参”。
莲米全身是宝。莲皮可入药,莲心可用来泡茶,莲肉可做成莲羹、甜食和蜜饯,香甜可口,风味独特。还可作为中西糕点 的配料。以莲米、糯米、红枣、花生、绿豆等做成的八宝饭、八宝粥,味道甜美,深受中外食者的青睐,畅销于国内外,成为 馈赠亲友的的珍品。用莲米配以银耳、蓼米、芡实等精制成的各类罐头,有健脾补肾、调气补血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 医家取为服食,百病可除,莲之味甘性温而清芳,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所以古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多饮清心莲米 汤;需补心骨,益精血者,则服用瑞莲丸。
莲米的采撷也是极富乐趣。每到仲夏,碧绿的荷叶铺天盖地,洁白、粉红的茶花点缀其间,采莲姑娘一手挥篙,一手摘莲 ,悠扬悦耳的《采莲调》随着凉爽的湖风,四处荡漾,惹人情思。
洪湖莲米被列为贡品后,每年都要向朝中贡奉,洪湖盛产莲米的名声也因此远播四方,每到收获季节,各路客商云集洪湖 大量采购。200多年后的今天,洪湖出产的莲米已远销到东南亚各国,成了洪湖市出口国外的主要农副产品。
藜蒿炒腊肉
洪湖有着天然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小陆生物资源,因而也流传下来许多著名的时令佳肴。藜蒿炒腊肉则以其独特风味见长。
水乡有句歌谣:“正月藜,二月蒿,三月作柴烧。”可见这道菜的时令性强。当春风送暖,大地铺绿时,生活在水乡泽国的人们会结伴而来到湖畔采摘藜蒿。藜蒿青脆脆,绿幽幽,充满了无限生机。
藜蒿炒腊肉,藜蒿为主,腊肉为辅。一般取藜蒿二斤,腊肉四两。先将藜蒿放入铝锅的沸水中略烫(铁锅中沸水汤藜蒿, 藜蒿颜色变黑,不鲜嫩),翻一下便捞起,然后入凉水中浸漂片刻,捞起沥干。
这道菜烹饪要“热锅凉油”,就是先把空锅置旺火上烧热,再倒入得麻油涮锅后,放入姜末、京椒末煸炒至金黄色,立即下入腊肉煸炒约一分钟,待腊肉香气透出,再放入藜蒿拌炒,加入适量精盐、料酒、味精入味。藜蒿略炒透后将锅翻动几下,起锅盛盘即成。
此菜藜蒿如青丝带,鲜嫩绿中发亮,腊肉金红微白,黄绿相间,煞是好看,观则令人食欲顿增。藜蒿郁香脆嫩,腊肉醇香柔润,真是珍联壁合。食之,胃口大开,食后,余味无穷。
鲤鱼跳龙门
当你在宴席上吃着一盘干烧鲤鱼、红烧鲤鱼、糖醋鲤鱼……最后又来几口鲤鱼汤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啧啧称道。鲤鱼的种类很多,一般按体态特征而命名。如皮肤光滑的称“镜鲤”,皮肤绿黑而无鳞的称“草鲤”,体短、大头、腹部圆突的则巧称“荷包鲤”,背灰黑,腹乳白、体两侧金黄的则美称“镜鲤”。
人们喜鲤、爱鲤,似乎自古而然。比如在我国传统的年画中,有的画鲤鱼跳龙门,有的画着一个胖娃娃欣喜地拥抱着金色的大鲤鱼,而且画题为“年年有鱼”或“喜庆有余”,可见人们把鲤鱼作为丰年的象征,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的向往。
鲤鱼,人们都称道它是酒宴上的佳肴,在食疗方剂中也被列为上品。它的药用价值,早已载入中药学的典籍之中。如古代医书《神农草经》、《食疗本草》等都有记载。尤其是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鲤鱼的药用功能能说得最为详尽。他说:“鲤鱼乃阴中之物其功长利小便,帮能消肿用黄疸、脚气喘嗽、湿热之病;作会则性温,故能去痃结准气之病;烧之则以火化,故能发散风寒,平肺通乳,解肠胃及肿毒之邪。”
具有几十万亩的洪湖,更是鲤鱼繁衍的理想之所。“镜鲤”、“草鲤”、“荷包鲤”嬉戏湖中,观之赏心悦目,食之鲜嫩爽口。洪湖人民对鲤鱼的珍爱,相当突出地表现在执行来宾的情谊上。下湖野餐,尝尝湖水煮湖鱼的美味,那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洪湖御膳藕丸
洪湖御膳藕丸,以藕为主要原料,用油炸而成。
说起御膳藕丸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哩。那是乾隆皇帝三下江南途经洪湖的时候,当时的州官老爷为了敬奉当朝天 子,召集了全州的厨师,要他们拿出绝艺,让天子吃鱼不见鱼,吃藕不见藕。厨师们听了,自然搜肠刮肚,寻思各自的拿手好戏。其 中一个厨师,想起自己在饥荒之年,以藕当饭,吃厌了想出法子,把藕做成藕丸吃的事,于是五味调合,精烹细作,做出了藕丸。乾隆皇帝吃了藕丸后,龙颜欣开,据说回京后,把藕丸定为了御膳。
洪湖的藕丸,经过厨师不断改进,已列入了洪湖传统名肴。其制作过程是:取鲜藕去节,刮皮洗净,用泥钵磨成粉末状。将其放入铺有纱布的筲箕中滤干水汁,拌之姜末、葱末、胡椒、食盐、味精、麦酱、少许糖粉等佐料,搓捏成鸡蛋黄大上的丸子,并针桂花包在其中,滚上芝麻,用油炸成金黄色捞出,它外酥内嫩、清馨微甜,是洪湖人民待客的一道“座桩”菜。
红绕野鸭
红绕野鸭是洪湖地区的传统名肴。三国时期,曹操南征,为鼓舞士气,亦有先至乌林者,尝食红绕野鸭传说。1932年,新堤名师马家年在汉口沔阳饭店悬牌“红绕野鸭大王”。一日,汉剧名流余洪元进店品尝,倍觉味美,再点一碟。马说:“您的《兴汉图》为何一周仅上演一次?”“名家相惜 ”之说从此而生。
解放后,国营洪湖餐馆名师荟萃,使红绕野鸭更臻完善:色泽红亮,骨酥内柔,甜而不腻。这道菜倍受远近游客、国外来宾赞誉。1978年收入《中国菜谱》、《中国名食指南》之内,并言明是一道难得的野味。
“红绕野鸭”这道名肴人人喜爱。为了使它的盛名不衰,当今名师又从刀工上改进技法,将去毛的整鸭分部位剁成三十六块,做到块块肉中带骨,骨上挂肉,形状大小一致。一般来说,一只鸭只有剁出本身的两只腿,然而,只要在翅与资助上掌握刀法,还可以增加两只腿,剁好后,下锅炸、上色,至八成熟时捞出,去骨渣和铳子。锅置大火上,放入高汤、生姜和炸好的鸭块,焖约一小时,再将白糖下锅密汁,使之甜味入骨,起锅装盘时拼成野鸭在湖中水面本息的形态。这样制作的红绕野鸭,人们品食不仅感到食而不烂,烂而不泥,脆而甜,甜到骨中,而且野味浓郁。
欢迎光临 东莞市汽车网 (http://bbs.qc076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