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网
标题:
原来你也在这里——从张爱玲到刘若英
[打印本页]
作者:
天天粉心情
时间:
2012-5-28 21:49
标题:
原来你也在这里——从张爱玲到刘若英
第一次听这首歌
谢娜
,就有一种喘不过气的
黄金大劫案
感觉。心头莫名地涌起
凡客被爆没钱
悲伤感,以至于窒息,
好幸福
夜晚,不经意间推开自[url=http://bj.bbs.house.sina.com.cn/thread-11413658-1.html]黄金大劫案[/url晚,不经意间推开自家阳台的门,一抬头,便看见深蓝夜空里的黄月亮。
心有戚戚焉。
倘若不曾遇见你,自然不会有着这般的欢喜与悲凉。
可是,这一生最大的纠缠,竟是遇见你。
明知道这是一场逃不开的宿命,因此遇见你,只把自己放得更低,满心欢喜的,在尘埃里开出花来。
淡漠、逃避、遗世独立、临水照花......都是这个女子。我行我素、旁若无人、睥睨世事......也是这个女子。
因为她的手中,滑过的,只有苍凉。
爱一个人爱到老去,该是怎样一种决绝?白发萧疏的时日,是不是仍然还记得当年海上明月?平生的气力与半生的回忆,是流言还是传奇?
那种尖刻与苍凉,竟是一个洞彻世事的年轻女子所看到的全部人生。
原来你也在这里。
七个字道尽人生悲欢。
张爱玲若不曾遇见胡兰成,张爱玲仍旧是张爱玲。她在20华年,便已经才名远盛。
但胡兰成若不曾遇见张爱玲,今日却未必有如此之多的人记得胡兰成。说是以文度人也好,胡兰成写群芳谱,《今生今世》,张爱玲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片段。半生尚不能定,何况今生今世?
人生的所有温情,也就是擦身而过的那一刹那。我们又何尝不是用一生来回忆那年轻的一瞬?当红颜老去,白首皓然,你回忆的,是第一次指尖相触的颤栗,还是第一次目光流转的柔情?
想起黄磊的《似水年华》,文与英的等待与错过。当他们在小镇图书馆里目光相接的那一刹那,是不是心里也一样涌起了同样的欢喜?想必人生初见的那一刻,你的心中,也便就是这几个字:
原来你也在这里。
可是你便在这里,又能如何呢?
你是在这里等我么?
你一直在这里等我么?
你会一直在这里等我么?
你来生还会在这里等我么?
胡兰成并没有等张爱玲。张爱玲亦知道胡兰成的身边始终围绕着女子。她应当知道,她只是他群芳谱中孤高冷艳的那一朵。既不是全部,甚至也不是最夺目的那一片颜色。宿命中注定的伤痛,无可言表,那就只有沉默应对。
对人生看得太清楚的人,往往握在手里的只有苍凉。
张爱玲就是这样的人。
人世间的相遇,是偶然;而分离,则是注定。初见时,无量欢喜;别离时,悲欣交集。可是倘若没有这样的相遇,人生又有着多少的意义?一天的温柔,可以用365天去怀想,而半生的相遇,自是一生珍藏的回忆。
我不能揣想张爱玲远走美国的时候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也不知道她一个人寂寂终老时心底里的回忆是给了胡兰成还是赖雅。但是无疑张爱玲是一个喜欢封闭自己的人,她的救赎,都在她的文字中。而她后期的创作,已经乏善可陈,远不及早期创作的才华四溢。她真的用沉默,埋葬了她奇情的一生。
据刘若英自己说,她饰演张爱玲,非常之累,深陷其中而很久不能够自拔。她与张爱玲,本质上,都是独立而从容的女子,只是一个历尽战火云烟,一个行走不定。也许,这也是她们最根本的不同吧。环境的不同,造就不同的人生。张爱玲自幼历尽人情世故,笔触冷峻苍凉,而刘若英,却还保留着她明净的笑容。这不免让我联想,当刘若英从乌镇的小巷中走出,并且抬起头来的时候,她看到的天空,应该是比张爱玲逃出家中的后院时看到的,要广阔的吧。
反反复复地听这首歌,其实也不完全是为了张爱玲,很大的原因,却也是因为刘若英。第一次看她唱这首歌,是在中央台的什么演唱会上,有歌迷去给她献花,那位歌迷也是有趣,居然冲上去拥抱了她一下,显然这是出乎她意料的,立即满脸便绯红了,歌也唱不下去了。那一刻,忽然觉得她真是可爱,是个很真性情的女子。会脸红的女子,这世上怕是不太多见了,我看着她有点窘的笑容,忽然想起24岁的少女小渔,那种乖巧善良和一无铅华的纯情。
当年的少女小渔,如今也已经不年轻了,《似水年华》里的英,大概更接近刘若英今日自身的形象吧。干练精致的妆扮,行色匆匆地奔忙,那种永远在路上的感觉,都让人感叹年华如水。
可是,看到她在台上的满脸绯红,才忽然觉得,原来她的率真与坦然,竟是没有变的。虽然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有着宛转的谈锋,但心底里的沉淀与淡定,还是在的。她的眼睛,虽然多了慧黠与沧桑,但还是留着小渔的干净和安宁。
能够在心里留着一份自己的天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凭着这一点,她也是可爱的。
欢迎光临 东莞市汽车网 (http://bbs.qc076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